健康養身★攝護腺切除手術 選擇日趨多元

攝護腺切除手術 選擇日趨多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8歲的張先生,由於長年解尿不順,3年前就醫被診斷出有明顯攝護腺腫大,體積約為110毫升。平時透過藥物治療,症狀明顯緩解,但若遇到憋尿太久、感冒時吃成藥或是喝酒等特殊情況,症狀就會再度失控。最近他又舊疾復發,再次因解尿困難掛急診放置尿管,並用手術根本治療攝護腺腫大問題。

收治這名患者的新竹馬偕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李得安表示,攝護腺腫大的根本解決方法是手術切除增生的攝護腺,目前常見的選擇包括單極性電刀、雷射和雙極性電刀,最大的差別在於手術風險和復原時間。許多病患的攝護腺腫大,多半可透過藥物獲得相當的控制,但對於體積較大的攝護腺,藥物常會療效不足,因此最根本的解決方式為手術治療。

李得安主任指出,目前攝護腺手術主要有三種,但在風險、復原時間和健保給付上皆不同,可依個人的考量做選擇。歷史最悠久的是傳統電刀、新式的雙極性電刀和雷射。傳統電刀的風險稍高,主因是需要用蒸餾水當傳導的介質,易導致電解質不平衡,也就是所謂的水中毒,若是攝護腺體達100毫升等較大體積,風險更高,嚴重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至於新式攝護腺手術已改良,是用生理食鹽水來當手術的介質,不會造成水中毒,雷射或雙極電刀手術都可達到相同效果。李得安說,兩者又有一些差別,以出血量而言,雷射較低;雙極電刀的出血量則與傳統手術相似,需要輸血的比例較高。在費用方面,雷射目前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費;雙極電刀則有健保給付。

李得安表示,雷射或新式電刀等新式手術,風險已經明顯降低,效果也相似,差別大致上是手術後的復原時間長短,患者可以和醫師多加討論,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70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科技的進步,肺癌標靶治療雖發展出各種不同機轉的治療策略,但臨床上仍依治療指引,拿檢體逐次檢驗是否可以有單基因突變的匹配用藥。其實,除了手術之外,大多患者切片取下的檢體一般很小,剩餘檢體量往往不足以應付後續各項基因用藥檢測,連想評估免疫治療的機會都不一定有,形成治療先...

閱讀詳情 »

1名國中男生因暑假開始就連日熬夜玩手機,導致肛門腫脹不適就醫,以肛門鏡檢查發現,病人肛門口有1顆如花生米般、3公分大小的「痣瘡併血栓」病灶。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提醒,智慧手機普及後,臨床上已出現痣瘡年輕化現象,生活作息不要被3C產品操控,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林北江進一步了解病患家族史,國...

閱讀詳情 »

掌握三大重點,銀髮族吃出健康好活力 銀髮族的生活品質與飲食均衡程度息息相關,隨著臺灣人口快速老化,銀髮族如何吃出健康好活力更顯重要。 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臺灣老年人口比例已於107年3月達到14.1%,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平均每7個人中就有1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臺北市老年人口比例更高於全國,108...

閱讀詳情 »

你知道每年的8月1日到8月7日是國際母乳哺育週嗎?今年宣導主題為「增能家長,啟動哺乳(Empower parents、Enable breastfeeding)」,強調伴侶、家人、職場與社會的支持都能改善與營造促進母乳哺育的環境。 剛好8月8日就是父親節,提醒孩子的爸要多幫忙分攤,注意媽媽們餵母乳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