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期癌症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可取代開刀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早期癌症的治療以外科手術處置為主,但一些病人如年紀過大、慢性病患者、併發病症等皆不適合開刀,針對這類早期癌症病患,目前已有突破性的治療科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可作為取代一般外科手術的治療選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丁禮莉表示,根據歐美的10年研究報告,「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效果與外科手術相當,目前已被美國列入早期肺癌及攝護腺癌的正規治療項目,而肝癌也即將被列入選項。

一名88歲的楊阿嬤於3年多前被診斷為肺癌第1期,因高齡且有心臟疾病,外科醫師認為不適合開刀,改採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整個療程中,楊阿嬤分5天接受5次放射手術治療,每次進行15分鐘,期間不需住院及用藥。楊阿嬤術後追蹤3年皆控制良好,可正常生活,經影像檢查也顯示原發部位已無腫瘤。

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嘉駿指出,「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在早期肺癌的5年控制率有90%,而對早期攝護腺癌亦有90%以上成功率。相較於外科手術,「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屬於非侵入性治療,安全性高,病人不需住院,總療程只需接受3-5次,每次治療時間約15分鐘,大幅減少家屬照顧的負擔。

台安醫院攝護腺中心主任陳欣宏表示,接受「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的病人治療滿意度極高,經門診持續追蹤結果也十分良好,建議罹患早期癌症不適合開刀者,

以及不願意開刀的病人皆可選擇此手術。但需提醒,第3及第4期癌症病人不能單獨以外科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須輔以其他荷爾蒙療法,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273

相關推薦

挖鼻孔這種討厭卻又無可避免的習慣,四分之一青少年每天平均進行4次。科學家亦曾試圖研究它的目的何在,卻徒勞無功;退一步說,即使鼻屎和鼻涕能吃得下去,但也沒有營養可言。有解釋認為,挖鼻孔會強化免疫系統。 挖鼻孔這一動作在網上被認為是「鄙視」的意思。 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壞習慣,在不經意間就養成了,...

閱讀詳情 »

很多人發現幾根白髮,就立馬把它消滅掉,有人就擔心白髮越拔越多。民間也有「拔一根,長三根」的說法,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頭髮是從毛囊中生長出來的,其顏色是由毛囊裡的毛母細胞分泌的黑色素來決定的。黑色素數量多、密度大,頭髮就呈黑色,反之則顏色淺淡。影響黑色素分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40歲以後...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10月號)皮膚科醫師建議,秋冬時分選用霜類保養品須依膚質、氣候和溫度來選擇。尤其是中乾性膚質可考慮使用霜類保養品,增加肌膚油脂延緩水分蒸發;混合性膚質也可用霜類保養品改善乾燥脫皮。為了要讓霜類保養品進入肌膚底層,最好是以導入儀器輔助,或配合專業手技,藉由按摩讓保養品徹底吸收,發揮保養的效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南地區登革熱疫情延燒,部立台南醫院至今已收治逾百位病患,且中西醫併行治療患者,台南醫院中醫科主任陳俞沛表示,因中醫可在不同階段、依病患狀況來調整用藥,緩解病患不適與縮短病程。陳俞沛醫師指出,臨床上,利用中醫輔以治療登革熱,確實有其效果。而因為登革熱是一種發病率高的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