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最佳時機做氣切 有助減緩患者症狀

最佳時機做氣切 有助減緩患者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74歲老翁,因頭部外傷造成嚴重顱內出血,緊急治療後,生命跡象穩定,且可自發性呼吸,但因患者昏迷造成無法咳痰,因此醫療團隊建議給予氣切治療;鹿港基督教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林中華指出,該名老翁經氣切後,術後傷口也逐漸恢復,兩天後已順利轉往普通病房。

臨床上,患者因長期呼吸照護,必須選擇是否採以氣切時,許多家屬都會以為做完氣切恐導致死亡的錯誤觀念;林中華說,主要是因需要氣切的患者多屬於病情較為嚴重,有可能因病情惡化導致死亡,才使多數人都以為氣切便死亡的觀念。

醫師林中華進一步說明,採以氣切最好的時機,多為插氣管內管5至7天後,且評估未來一周拔管可能性較低時,就可考慮進行氣切,一旦延長氣切時機,恐怕會造成患者聲帶、氣管等傷害,但氣切也不一定要放一輩子,會視患者的呼吸功能回復程度去做判斷。

氣切的手術時間多在半小時內,傷口約2公分,患者術後不必經口或鼻插管,就能進食,也能有效氣道分泌物;林中華提醒,任何手術都仍有風險,但以氣切而言,致死率不到1%,急性併發症不到5至10%,必要時應採取氣切方式讓患者舒緩症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15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你的孩子在對的時間生長嗎?」台中小兒內分泌診所小兒內分泌專科醫師詹佳蓉表示,根據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論文,目前台灣青少年的身高在全球各國之中排名第57名,過去35年因為公衛環境改善及營養的提升,成人平均身高也增加了8公分。不過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的統計資料, 近10年中小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何試過各種方法,還是很難瘦下來?我們身上的脂肪從出生後就開始增生,又以童年和青春期為分裂增殖最旺盛的時期,當這些增生的脂肪細胞產生後,身體就奠定了「增胖」的基礎,未來想減肥、維持好體態的時候,只能暫時縮小脂肪細胞的「體積」,但無法徹底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頑固脂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詹舒婷、賴以玲/台北報導】國內今(9)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1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6例境外移入來源比較分散,分別自6國家入境,死亡個案有1例,為90多歲個案。 ▲11月9日新冠個案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男、2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詹舒婷、賴以玲/台北報導】網路社群Dcard在10月16日出現一篇「各位可以想像一下」貼文,一名自稱是成功大學學生發文說,如果身為患者的你,手術傷口是名國考沒有考過的大二生縫合的,各位會怎麼想呢?該文引起熱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上被問到這個問題時表示,「聽起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