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喘患者當心紫爆 抗膽鹼擴張劑來保命

氣喘患者當心紫爆 抗膽鹼擴張劑來保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大陸霧霾隨著冬季西北季風吹進台灣,空氣汙染物、PM2.5四散,相關單位不厭其煩宣導民眾要減少出門、戴口罩,尤其有心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患者更應注意。
PM2.5紫爆 心血管、呼吸道首當其衝
台灣氣喘諮詢協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內科系系主任林鴻銓表示,環保署對PM2.5的擔憂其來有自,根據研究,PM2.5濃度越高,引發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機率就大增,每上升約10微克濃度,氣喘發作機會就增加4%。
4%聽起來非常少,但事實上卻不然。以本月為例,今年12月1日零時起到23日24時,扣除花東、澎湖、金門、馬祖的檢測站,全台70個檢測站分別有5天測得PM2.5破百,從數據上看來,遠遠超過「紫爆」的標準7成之多,氣喘發作機率高達40%!
今年71歲的呂伯伯已與氣喘相處了20年,只要一到秋冬季節交替之際、霾害來臨之時,氣喘便如影隨形的影響著呂伯伯的生活作息,住院更是家常便飯,呂伯伯更說:「只要變冷、空氣變糟,氣喘就會發作,曾搭計程車時連跟司機說要去急診室都無法開口,吸不到空氣的窒息感是張大口吸氣也沒用的」!從此呂伯伯出門都得帶著藥物當作保命符。
「自我感覺」良好 但病情控制程度差
林鴻銓醫師指出,台灣氣喘病患多「自我感覺」良好,研究顯示,超過8成的病患都覺得健康狀況沒問題、控制得宜,但事實上,從全球氣喘創議組織GINA(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的資料中可看出,僅有1成的病患控制良好,而台灣的患者控制狀況比同為亞洲國家的泰國、南韓、香港與澳洲都還不佳。
3億氣喘人 每年25萬人死於氣喘
根據WHO估計,全球有3億人患有氣喘,每年有25萬人死亡,而且,隨著年紀越大,住院天數就越長,死亡率越高;而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11.9%,林鴻銓醫師解釋,成人氣喘不外乎三種:小兒氣喘反覆發作,無法根治,使得成年後仍深受此病困擾。其二為小兒氣喘緩解多年後,成年後再度復發。三是成人後才發生氣喘。而咳嗽、喘鳴聲與呼吸困難就是氣喘的三大症狀,反覆發作,尤其是清晨或深夜,讓患者隔日上學上班的精神不濟之外,更是影響睡眠。
傳統臨床上多以口服類固醇控制氣喘,但類固醇伴隨而來的副作用也使患者困擾不已,因此現在治療已朝向「階梯式」療法,簡單來說,就是當此階段的用藥與治療無法有效緩解時,立即將治療方式升階到下一個階段,例如將藥量增加等。但醫師叮嚀,到了第五階段的「嚴重氣喘者」其狀況都有「持續性」、「變化大」等特性,因此除了安慰劑之外,也應給予類固醇。
抗膽鹼擴張劑 肺功能增加、減少惡化機率
2012年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此研究指出,給予「吸入型類固醇」與「長效乙二型促進劑」為一組,另一組則給予「抗膽鹼支氣管擴張劑」(Tiotropium),最後實驗證明使用Tiotropium用藥3小時後,其效果優於另一組,而其中68%使用Tiotropium的患者在48周後氣喘得以控制,肺功能好轉之外,還能減少嚴重型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林鴻銓醫師鼓勵病患,氣喘只要妥善、持續治療,肺功能仍可回復正常水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8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想要控制高血壓,務必要1量2記3服藥!門診中,常有高血壓患者量錯血壓數值,甚至量完後未長期記錄,進而影響用藥劑量。醫師指出,血壓控制不良恐造成心肌梗塞、腎衰竭、腦中風等嚴重併發症,不可不慎,呼籲民眾落實量血壓、確實記錄數值、定期服藥的習慣。根據101年衛生福利部國人主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最近連日暴雨襲台,潮溼的環境造成許多民眾家中的牆壁開始發霉,出現一塊塊的黑點,就是俗稱的壁癌,可別不以為意!醫師提醒,家中若有過敏體質及氣喘的民眾,最好將黴菌清除乾淨,並使用除濕機保持室內乾燥,以免引起過敏及氣喘發作。林口長庚內科部長、台灣胸腔疾病協會理事長郭漢彬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腸病毒進入流行高峰期!疾管署指出,上周因腸病毒而就醫的幼童再創新高!小兒科醫師也指出,最近因腸病毒而前來求診的患者明顯增加。提醒家有2歲以下幼兒的民眾應提高警覺,一旦孩子疑似或確診為腸病毒,也應請假在家休養,避免在幼兒園發生交叉感染。每年到了夏天,總會有許多小朋友罹患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端午節即將來臨,又是開心吃粽子的時候,但粽子種類繁多,不僅有南北之分,還有甜鹹兩種,且熱量往往高得驚人。營養師提醒,粽子有沒有加蛋黃就差了200-300大卡!建議想減肥卻又想吃粽子的民眾,可以選擇吃沒有蛋黃的粽子,並適時搭配蔬菜水果,均衡健康。根據國健署去年所做的各類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