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注意:七種最易轉變為癌症的疾病!

 

注意:七種最易轉變為癌症的疾病!

 

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很多人一旦患上某種病,就害怕與癌症扯上關係。這雖然有些杞人憂天,不過一些常見病的確與癌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肝炎

雖然“病毒性肝炎患者只要活得夠久,最終都會患上肝癌”聽起來有點絕對,但它的確是肝癌的最主要誘病原因之一。因此,高危人群必須定期檢查,以早診早治。

  2.糖尿病

有研究者指出,糖尿病患者癌症的患病率高於非糖尿病患者,比較明顯的癌症包括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胰腺癌等。對此,專家分析認為,這與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發病率高有關,也與高血糖有關。另外,有研究表明,增加血胰島素水平的降糖藥也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

  3.慢性潰瘍性疾病

口腔潰瘍、胃潰瘍十分常見,許多人常常不將這些“小病”當回事。但羅榮城表示,慢性潰瘍長期存在可能發生癌變。一般的口腔潰瘍,經過適當治療,7~10天就能痊癒,但如果同一處潰瘍數週甚至一個月還不見好,就可能和口腔癌關係密切了。 “胃潰瘍也是這樣,如果反復發作,胃黏膜反复受到破損刺激,就可能會惡變,發生胃癌。

  4.宮頸糜爛

調查發現,有宮頸糜爛的女性,宮頸高度病變發病率顯著高於無宮頸糜爛者。專家指出:“宮頸癌症狀與宮頸糜爛表現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被忽視,需要格外警惕。”

  5.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的發生與年齡、性別和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有關。統計顯示,女性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是男性的4倍。多發性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單個甲狀腺結節,更偏向為惡性,因此如果發現甲狀腺有腫塊,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

  6.​​胃腸道息肉

許多胃腸道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尤其是腺瘤性結腸息肉,癌變率更高。有調查顯示,結腸息肉患者結腸癌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發者可高出10倍。專家指出,胃腸道息肉癌變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大小、類型、數目等,一經確診即應治療。

  7.乳腺囊性增生

據統計,腺瘤樣增生長期不癒的病例中,約20%可惡變,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會是健康人的4倍。患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要定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有無癌變。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Omicron太可怕,本土疫情又爆出單日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下午公布國內一口氣又新增17例的COVID-19本土個案,其中光是西堤餐廳的員工及顧客一夜就激增14人確診,分別為1月7日、1月9日用餐的相關人員,而由聯邦銀行尾牙衍生出來的西堤相關染疫人數...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愛吃蜜餞、醃漬品的民眾當心,台北市衛生局今(17)日上午公布最新一波抽驗結果,分別前往便利商店、大賣場、傳統市場、迪化街商圈等批發零售地點,抽驗醃漬及脫水蔬果、蜜餞食品共30件,檢驗防腐劑、漂白劑、著色劑及甜味劑等項目,檢驗結果有5件品質不符規定,包括多項酸菜有防腐...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一名桃園機場的檢疫人員確診,也是國內首例檢疫人員染疫的個案,台北市衛生局今(17)日進一步公布該案17928連續5天的足跡,在1月11日至1月15日的可傳染期間,案17928連續5天搭捷運往返台北車站到明德站,也曾去過北投明德路上的7-1...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參考資料來源/英國飲食協會氣候暖化的議題近來一直受到關注,氣候專家一致認為,政府、行業領導者和消費者需要對一系列變化採取行動,包括我們生產什麼食物和我們吃什麼。身為地球的一份子,該為居住環境出一份力,而我們自身可做的是從”飲食”著手。透過可持續性飲食不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