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焦慮轉念正面能量 身心自然健康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年輕男性,因孩子即將出生,又面臨兩次公職考試落榜,處於待業壓力下,竟出現坐立難安、肌肉緊繃、胸悶、心悸等症狀,直到經轉介至精神科門診,醫師發現原來是適應性疾患伴隨焦慮所導致。

多數患者因焦慮誘發生理反應,其實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真正解開心結才是對症下藥的根本;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精神科醫師陳濬廷指出,治療期間,嘗試讓患者想像在大草原上,透過放鬆心情的方式和對談,可有效舒緩身心焦慮。

醫師陳濬廷進一步說明,通常會依據患者症狀給予藥物治療,像是焦慮程度已嚴重影響生活功能、社交等,則可優先考慮採以藥物治療,等到症狀較為舒緩,才藉以諮商過程來轉化內在衝突。

其實主要是能幫助患者接納焦慮的情緒,並懂得轉化成正面能量;陳濬廷提醒,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藥物以及心理治療的雙管齊下,一定能度過難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706

相關推薦

寒流低溫,很多人有「皮膚癢」的困擾,當心「癌王」胰臟癌,也可能引發身體瘙癢哦!醫師指出,胰臟腫瘤擠壓膽囊,膽汁無法正常代謝,囤積皮膚表面就會發癢;建議民眾,身體瘙癢不止,也要多留意有無其他異常症狀,包括:皮膚變黃、灰白色大便、腹痛背痛等,以免錯失癌症的治療黃金期。胰臟藏得深,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腹部超...

閱讀詳情 »

台灣過去在青壯年族群,尤其是男性,超過九成是因為嚼食檳榔,引發口腔癌,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口腔癌防治工作。全台灣跨部會合作,戒檳班一起動起來宣導外,在定期口腔癌篩檢上,台灣也是世界唯一一個由政府主動規劃執行,讓檳榔嚼食率出現明顯下降外,口腔癌發生率也逐漸趨緩。(民視新聞\林秀宜 莊柏驊 台北報導) 【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國外依舊嚴峻,位在高雄國際機場及高雄港旁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肩負起機場與港口防疫的重任,其與科技業者合作開發攜帶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讓原先設置在醫院檢驗室內的大型儀器也能在家使用,體積僅有15公分的儀器,耗費5分鐘即能完成檢驗報告,且即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長期有喝酒、嚼檳榔、吸菸等習慣者可得多注意,小心埋下口腔癌的危險因子!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每年超過三千人死於口腔癌,其中又以中壯年族群為好發者,且和國人平均餘命80.9歲相比,口腔癌患者整整少了20年壽命。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除了拒絕使用檳榔、菸品,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