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熱量同樣都是500大卡,吃什麼真的有差嗎?

熱量同樣都是500大卡,吃什麼真的有差嗎?

*在忙碌的時候,沒有太多時間準備三餐,或好好吃頓食物,只能隨手拿餅乾、麵包或泡麵來打發….但有吃就好吧,吃什麼真的有差嗎?


*聽說喝輕食果汁可減肥、吃蘋果可減肥、某減肥食譜效果超好….這些方法簡單容易執行....能瘦就好吧,吃什麼應該沒差?


*嘴饞想吃蛋糕或”某禁忌食物” ,但大不了就不要吃飯了….有算好熱量就好吧,吃什麼應該沒影響吧?


上述問題的答案是”錯!”。食物不僅會對體重造成影響,也會影響體能精力、情緒、攝食行為和健康,所以吃什麼食物真的有差。

 熱量同樣都是500大卡,吃什麼真的有差嗎?

 

一. 吃什麼"健康"真的有差!

  西方諺語云”We are what we eat!”,吃什麼食物真的對健康影響很大,因為我們身體仰賴食物所提供的營養來維持生理機能,並供細胞汰舊換新使用。

  不管你現在是20、30歲,還是50、60歲,你身體裡大部分的細胞都不到1歲!其中如小腸上皮細胞、胃壁細胞、味蕾、白血球、血小板等的壽命更是僅有幾天;儘管部分細胞的壽命較長,可達數周或數個月之久,但僅極少數細胞的壽命是以年來計算。正常的情況下,細胞壽命到的時候會啟動身體內建的自殺程序(此過程稱為凋亡),而當舊的細胞死亡後,身體會製造新的細胞來取代….就是透過這樣不斷汰舊換新的過程,讓我們身體可以用上好幾十年、甚至超過一百年。

  而不管是細胞執行生理機能,或身體細胞進行汰舊換新,此過程均需要能量、營養及建材。身體所需的能量、營養及建材仰賴我們平日所吃的食物,所以吃什麼對健康真的有差。例如,若飲食中缺乏能源,將會使你全身乏力、提不起勁;若缺乏鈣會影響骨骼的健康;缺乏鐵則會影響氧氣的輸送;缺乏ω-3脂肪酸會讓身體容易發炎;缺乏構成腦神經傳導物的胺基酸則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與心情;缺乏抗氧化營養素會讓細胞受到自由基攻擊而損傷等。所以即使吃的熱量是一樣的,但一個是僅含精製澱粉、糖和脂肪的餅乾麵包,屬於空有熱量、營養含量很低的垃圾食物;另一個則是含醣類、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礦物質、纖維、植化素的營養均衡食物,因所能提供的營養不同,對健康的影響當然也會不同。

 

 

二.吃什麼對體重也有差!


  除健康外,食物的選擇也會對體重造成重大影響。食物中所含的熱量會直接影響體重,而食物的營養與搭配也會影響你的減重或體重維持計畫:


1.影響飽食感。


  餅乾、麵包或果汁等食物體積小但熱量卻不低,在同樣熱量下所能食用的量較少,故吃這類食物不容易有飽感。另外,因這類精製加工食物多半缺乏纖維、蛋白質等能延緩胃排空、增加飽食感的營養素,所以若選擇這類食物容易因吃不飽,而需要靠大量的意志力來控制才能避免過食,否則容易因吃過多而發胖。

 

2.影響情緒、吃的慾望和體能精力。


  食物組成還會影響血糖濃度,及血糖的穩定度。葡萄糖是身體細胞主要的能量,故若無法提供穩定的能量(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將會影響我們的體能精力。


  此外,血糖起伏波動若過於激烈的話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而當血糖太低時還會讓我們飢腸轆轆、想吃東西。故若因方便、想吃或減肥而選擇精緻簡單食物,如麵包、吐司、餅乾、蛋糕或麵食等為正餐的話,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後又很快降下來,讓你在飯後一兩個小時就又肚子餓了而想吃東西,並讓你在兩餐間感到煩躁、不舒服。


3.發胖度。

  當熱量攝取過多時,多餘的熱量會轉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食物中的熱量來自醣類、蛋白質和脂肪三大營養素,但這三個營養素轉變成體脂肪的效率是不同的。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25~30%;醣類(或稱碳水化合物)則有6~7%,脂肪為4~14%。

  所謂的產熱效應指的是消化吸收該營養素所消耗的熱量,簡單地說就是當攝取100大卡的蛋白質時,其中有25~30大卡熱量被用來消化吸收的過程,所以實際上只有70~75大卡會被吸收。以此類推,醣類可有93~94大卡,脂肪為86~96大卡。因此,吃蛋糕麵包等高澱粉、高糖、高脂食物時,身體吸收的熱量會比較多

  總結來說,吃什麼對健康與體重真的很有關係!或許一兩天內、短期間看不出來;或許當年輕時因新陳代謝高、生理機能佳而不明顯,但長期下來,或隨著年齡增長時影響會越來越明顯。因此,很多人常常到了青壯年或老年時才會未年少輕狂買單,付出健康或身材的慘痛代價。所以,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在選擇食物時,除了考量卡路里外,別忘了要留意所吃食物的營養,盡量挑選營養價值高(或稱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來吃,才能輕鬆快樂,健康窈窕兩相全喔^_^

 

★此為 Stella營養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Stella營養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懷孕 生產 育兒 健康 豐富資訊都在
成長百科www.newlife101.com.tw

  

   ★有任何Q&A問題都可以提出喔! 

  https://goo.gl/forms/YdcyQBmPJdMWUFBa2

  

   ★歡迎加入 “媽媽寶寶成長社”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20427148134835/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電子煙跟香菸一樣毒害健康,長期吸當心不舉!資深業務老劉剛滿35歲卻有長達20年的菸齡,香菸中的尼古丁讓他膚色粗糙暗沉更顯老氣。後來老劉聽信電子煙比較健康,沒想到改抽電子煙之後,跟女友親熱時,發現小弟弟沒辦法隨性翹起來,女友翻臉警告要他限期改善。所幸老劉接受中醫治療勃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1名70歲的爺爺2年前開始出現耳鳴現象,一開始聲音還算小,近期因為氣溫偏低,血管容易阻塞不暢,耳鳴容易發生且聲音愈來愈大聲,以往夜半人靜時才會嗡嗡作響,現在連白天都開始覺得耳根不清靜了,家人發現他變得精神不佳、心情低落,彼此對話還常常雞同鴨講,趕緊陪他去耳鼻喉科報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於2020年12月26日舉辦健康講座,台北附醫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呈瑋,特別前往講述生殖科技,如何幫助現代社會結婚生子現況。王呈瑋強調,晚婚不僅影響女性,男性也會跟著生育能力下降,夫妻面臨生育困難,男性與女性不孕機率相同,但檢查男性過程輕鬆簡單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長者容易鈣質攝取不足加上運動量減少,未曬到足夠陽光,導致骨質逐漸流失,這時若不慎跌倒,恐增加骨折風險。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指出,根據2013年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老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約0.4至0.7杯,遠不足建議量的1.5杯,也就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