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起床時間影響你的人格特質 | 健康達人網

研究:起床時間影響你的人格特質 健康達人網

不管你是喜歡早睡早起的晨起人,還是熬夜到天明的夜貓族,睡眠習慣都會影響你的個性與生活品質,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最新公布的研究,指出這兩種人的差異。

喜歡早睡早起的人對於疲勞、沮喪與困難較能抵抗,遇到困境時較能調適,不會轉變為焦慮或消沉的情緒,對於生活滿意度較高,藥物濫用的機會也較小;另一方面,習慣半夜活動的人往往較鋪張,個性喜怒無常、衝動、喜歡新奇的事物與探索未知的世界,但他們更容易失眠,也受過動症所苦,容易有成癮行為,並具有反社會傾向,甚至較容易有自殺的傾向。

這項研究調查西班牙兩間大學共 700 位心理學系的學生,年齡從 18~32 歲,女性略多於男性。有兩種原因說明這樣的差異,其中一個是基因,在決定晝夜節律上扮演關鍵角色,能調解生理時鐘決定睡眠時間。

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社會時差」(social jet lag),因為人們從小接受社會的主要運作是介於早上 9 點到下午 5 點,但這些夜貓子沒有辦法應付,必須開發另一種行為模式,以適應這種時間,在過程中,很可能就會往抑鬱及焦慮的症狀發展,而女性又比男性更容易罹患。

雖然研究結果指出夜貓子情緒上較容易受影響,但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的巴羅尼博士(Argelinda Baroni)表示,這些晚睡的人大多是有創造的力的,他們比早睡的人較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追求新知等。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結果可以提供給醫護人員,讓不同晝夜模式的病人接受不同的治療。

(首圖來源:pedrosimoes7 CC BY 2.0)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來自菲律賓的張奶奶,今年已經74歲,過去因為語言和文化隔閡,在未生育的狀況下,與丈夫相依為命,直到1年前丈夫病逝,剩下她一人獨自面對生活。為了關懷張奶奶,華山基金會持續到宅探訪,成功陪伴老人家走出傷痛,也讓過去曾是短跑健將的張奶奶,重拾信心並答應參加6月6日於泰山體育館...

閱讀詳情 »

台灣每100人中,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如果有一天,忘記自己,該怎麼辦?日本醫學博士安田和人根據全球頂尖團隊研究發現,30歲開始改變飲食,就能降低失智風險。如果你有以下狀況,最好馬上改變飲食習慣! □小事記不住,鑰匙、錢包常忘了拿。 □感覺反應慢半拍,沒有從前靈敏。 □缺乏運動,天天久坐,腰圍悄悄...

閱讀詳情 »

人上了年紀,難免臉色發暗,皮膚長皺紋、長斑。可是有位79歲的老人,面色白裡透紅,皮膚細膩,怎麼看都不像古稀之人。她就是我國著名的中醫周圍血管病專家、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淑長教授。陳淑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美容應該由內而外,她的養生、美容秘訣都圍繞著「養血」二字,可以總結為以下三招。 首先,每天早上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