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之子的震撼初登板 ◎沈政男

神之子的震撼初登板
◎沈政男

2007年,未滿19歲的田中將大在日本職棒初登板,擔任樂天金鷹先發投手,結果只投了兩局,被敲出六支安打,失掉六分,沮喪地低頭坐在休息區,一語不發。職棒究竟不同於高中棒球,雖然他前一年才在甲子園投出超越「平成怪物」松坂大輔的三振記錄,並與「手帕王子」齋藤佑樹演出震驚四方的對決,成為日本棒壇最受矚目的明日之星。

田中將大今天在美國大聯盟初登板,為紐約洋基擔任先發投手,當他首局首打席就被多倫多藍鳥隊的卡布瑞拉敲出一分全壘打,或許腦海會閃過幾年前,在日職的處女秀之役吧。

隨著2007年球季進行,田中將大漸入佳境,最終在年底奪下太平洋聯盟新人王。2007年,他的防禦率是3.82,此後開始下降,一年比一年投得更好,而他的三振數在該年拿到196次(186局),平均一局一次,則是一直維持到後來。田中將大在前幾年投得很好,算是優異投手,但還稱不上傳奇。2011年,他創下1.27的超低防禦率,也拿到日職投手最高榮譽澤村賞,這時日本棒壇眼睛一亮,注意到一顆超新星似乎誕生了。2012年8月,田中開始了連勝之旅,一直到球季結束的6場比賽都被他輕鬆拿下。2013年開賽以後,隨著連勝紀錄持續累積,世界棒壇開始騷動,因為日職出現了一位「神之子」、「不可思議之子」,最終難以置信地創下年度24勝0敗的恐怖紀錄。

球是圓的,一位投手再怎麼厲害,要能在二、三十場先發比賽裡,從頭到尾壓制各隊打者,除了實力以外,運氣也很重要,或許這就是「神之子」,意味被上天賜福這綽號的由來。球季結束以後,美國大聯盟球隊經過一番競逐,最終由紐約洋基以一億五千萬美元的天價合約,簽下了田中將大。

進入大聯盟,不用說是所有日本棒球選手的夢想,雖然田中將大沒有鈴木一朗那般廣為流傳的自幼奮鬥的故事。順道一提,網路流傳的所謂鈴木一朗的國小日記<我的夢想>,其實是造假的,不要輕信。田中小時候打的是捕手位置,臂力驚人,可以不起身直接傳球阻殺跑者,14歲改當投手以後,沒多久就飆出將近時速150公里的快速球。

田中身高188公分,體重超過90公斤,體格條件造就速球臂力與壓制高度,但他其他球種也投得很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指叉球,進壘角度可與速球形成八吋以上的落差。指叉球的握法,是用食指與中指像叉子一樣夾住球,放球時手腕下壓,製造旋轉,使得球飛到尾段會有下墜的效果,讓打者揮棒過高。

田中將大在今天的初登板裡,就巧妙地運用了他被美國球評視為極品的指叉球,適時三振打者,將局面穩定下來。他在第一局被打全壘打失一分,第二局又因被連續安打,與隊友守備失誤失掉兩分,這時從電視轉播,可以看出他表情有些沉重,但不至於失望。許多抱著懷疑眼光看他首演的台灣觀眾,這時一定發出「看吧,大聯盟打者跟日職是不同等級」這類自以為高明的評語,開始意興闌珊,田中馬上用連續解決六名打者的壓制力,繼續抓住眾人目光。

事實證明,田中投出了他在日職的平均水準。今天的大聯盟首役,他先發七局,失兩分自責分,投出八次三振,被敲六支安打,包括一支全壘打,沒有保送,最高球速93英哩,指叉球凌厲無比,而且有驚無險拿下勝投,投出了符合身價的成績。

但田中的考驗,除了證明自己是大聯盟級的神投,他還得接受另一項嚴苛的品評,因為他的另一位同胞投手,早他兩年來美的達比修有,經常被拿來與他比較,到底誰是日職最佳投手?田中的實力超過了松坂大輔,已經無庸置疑,但比起達比修有呢?達比修在去年拿到大聯盟的三振王,防禦率也是前幾名,相當不簡單,田中能否創下這樣的佳績,猶待觀察。

田中還有一位同胞今天同台競技,也就是隊友鈴木一朗,鈴木今天表現不錯,敲出三支安打,跑回來得到兩分,算是給田中老弟很好的見面禮。鈴木近三年的表現已經大不如前,其實真的可以告老還鄉了,但大聯盟就是這麼迷人,除非你不要我了,否則我一定要繼續打下去。

這球季會不會是鈴木一朗的大聯盟最後一季?他的大聯盟生涯接近尾聲,田中將大才剛剛開始。


神之子的震撼初登板 ◎沈政男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網站)

※本文由《沈政男醫師》同意轉載。出處:請按此

神之子的震撼初登板 ◎沈政男

沈政男:1968年生,台中市人。 台大醫學系畢業,老年精神科醫師。長期以通識自我教育,科學與人文兩棲。
業餘寫作多年,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等二十項文學獎,
時事評論文章刊登報章超過四百篇。

相關推薦

好消息:你的開球落在距離果嶺150碼處,對於大多數球員而言,這時都會選擇7號鐵或者8號鐵進攻果嶺(當然,前提是球位狀態比較理想)。 但是,打高爾夫球會時不時出狀況。距離果嶺150碼,並不會像在練習場毫無障礙地擊球那樣簡單。也許你的球落入一塊打痕之中,落在沙坑中,或者在一棵大樹後。不要擔心&mdash...

閱讀詳情 »

泛高爾夫網訊“當然你還要能夠推進l0英尺的推桿。圓石灘是我推桿最好的地方,我也針對這部分進行了艱苦的練習。我每天做六次Phil Mickelson的'圍繞鐘錶'練習——從三英尺遠一直到六尺遠的推桿。這在圓石灘得到了回報,我推進的那些5、6、7英尺的推桿意義重大,成...

閱讀詳情 »

S桿是球包裡除了推桿最短的球桿,因此S桿也應該是我們揮得最小的球桿。因為動作越小越穩定。 打S桿的動作不能像Driver那樣大,重心轉移和站位以及上桿幅度都要隨之縮小。越用大肌肉打球越穩定,S桿尤其是這樣,在揮桿過程中要體會球桿始終對著身體,揮桿速度不變,靠揮桿幅度來控制距離。 1、S桿的選擇很重要...

閱讀詳情 »

高爾夫這項運動在打法上是最多錯誤信息的。就是因為這項運動這麼難以應付,就會有無數出於好意的建議,而這些建議中大多數是利大於弊的,或者根本不適合你。也許你想像中的景象跟實際發生的截然相反。 謬論1:擊球時和準備姿勢是一樣的 如果你在擊球時恢復到擊球前的準備姿勢一樣,你將會打出各種各樣的球,尤其是地滾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