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芹菜的氣味清香、質地甜脆,可以涼拌生食或榨汁飲用,還可以熱炒、煮湯,不僅美味,而且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經常食用有助於排除體內廢物,避免身體因毒素累積而引起疾病,可說是好處多多的蔬菜。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選購莖部挺直的芹菜
購買時,挑選色澤鮮綠、葉柄厚實、莖部挺直,沒有斑點、蟲傷的芹菜;帶有根鬚的芹菜可以保存較久,如果根部已經切斷,則應挑選富含水分的莖管,避免挑選被曬傷的芹菜,一旦曝曬過度,葉片容易脫水、枯萎,明顯不新鮮了。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此外,芹菜的成熟度不同,葉片也有深淺之別,越綠代表越成熟,若呈枯黃色澤,則代表不新鮮了,應避免選購。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根部莖管需多清洗
料理芹菜時,搭配不同食材、切法也不同,當作提味時,常見切成珠粒灑在湯裡或加入醬料調味;如果與其他食材一起拌炒或勾芡,可先拍開莖部,再切成一段一段,可使芹菜容易吸附、融合料理的味道。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不過,由於芹菜根部附近容易帶有沙土,料理前,即使已切除根部,靠近底部的莖管仍需多加清洗;若是芹菜比較成熟或不喜歡太多纖維,可以剝除莖部纖維再料理。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芹菜冷藏, 2天內應吃完
芹菜若未立即烹煮,可用牛皮紙包起來放入冰箱冷藏,盡可能在1、2天內吃完,若去除葉子、只保留莖部,則可儲藏約3~5天。

【出處:《台灣好食材Fooding》】


一提到芹菜,多數人的腦海裡,可能出現灑在魚丸湯上、芳香撲鼻的畫面,其實芹菜不僅是提味的配角,也適合搭配不同食材料理,芹菜炒花枝或魷魚、豆乾,都是美味的家常菜。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被稱為「廚房裡的藥物」
芹菜氣味強烈,被視為調味香料,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雖然經常被當成「配角」,但它的營養價值可能遠勝於「主角」;「本草綱目」等典籍中,將芹菜列為「藥草」,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芹菜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等作用,被稱為「廚房裡的藥物」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芹菜富含鐵質、纖維質,不僅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最佳蔬菜,可促進腸胃消化,減少致癌物與結腸粘膜接觸、預防結腸癌;同時含有多種維生素,可增加血管彈性,有助於降血壓、防止動脈硬化。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吃後避免曬太陽防變黑
不過芹菜屬感光食材,食用後若照射陽光,會促使黑色素細胞更活躍,導致皮膚變黑或出現斑點,要想「一白遮三醜」最好適量食用,或是吃後避免在強光下活動以預防變黑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特別的是,一般人食用芹菜時,多半摘去葉子、保留莖管,非常可惜,芹菜葉不僅美味,而且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比莖管還多,下次吃芹菜時,連莖帶葉一起入菜吧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品種多,一年四季吃得到
芹菜一年四季都可採收上市,而且整株都能吃,葉子可以剁碎煎蛋或煮湯,香氣特殊、非常入味;莖管可切段搭配其他食材熱炒,也可切成細末包水餃或撒在湯裡提味。
纖維質豐富,芹菜排廢代謝好處多|台灣好食材
常見的芹菜品種有西洋芹、山芹菜、芹菜管及巴西利歐芹等;西洋芹莖部粗壯、含有豐富纖維,經常做成沙拉棒或搭配海鮮熱炒;山芹菜的葉片近似鴨掌,又稱為「鴨兒芹」,適合當生菜沙拉,也可以熱炒;巴西利歐芹經常作為香草植物或盤飾使用,也可以入菜;芹菜管為經過改良的粗梗芹菜,纖維含量豐富、口感甜脆,每年12月至翌年4月是最佳賞味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溫室效應影響,造成全球暖化,天氣愈來愈熱,各式各樣的清涼消暑用品也紛紛出爐!包括清涼紙巾、清涼膏、清涼噴霧等,清涼的氣體噴在皮膚上,體表溫度瞬間降低,整個人暑氣全消,受到不少民眾喜愛。不過,皮膚科醫師提醒,要避免近距離使用,以免造成凍傷。台灣夏天的天氣悶熱、潮濕,穿著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床笫之間,要如何才能安全又不會陷入感染愛滋的風險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邀請PTT前八卦板板主「四叉貓」擔任代言人,以有趣、KUSO的實驗方式,告訴民眾保險套應該要搭配水性潤滑液,才能遠離感染愛滋病或性病的風險。四叉貓在網路的PTT是「教主級」的人物,他毫不掩飾同志身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大腸癌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死亡率為所有癌症中的第三位,日前又有藝人不幸罹患大腸癌,使得大腸癌議題在最近再度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美國臨床癌症學會(ASCO)今年6月初於美國芝加哥發表全球最新研究,顯示大腸癌患者根據多點RAS基因檢測來決定治療策略,將有助於存活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耳朵千萬不要挖,小心外耳道發炎!近日不少小朋友、年輕人,到海邊、游泳池戲水,回家後發現,耳朵悶悶脹脹,甚至劇烈疼痛、聽不清楚,就醫檢查才得知,原來是耳朵發炎了。醫師指出,民眾常有挖耳朵的習慣,容易不小心傷害外耳道,當接觸不潔的水就會細菌感染發炎。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