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美國人愛上走繩運動

美國人愛上走繩運動

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登山愛好者亞當·格羅斯基和傑夫·艾林頓最先開始在停車場邊緣的索上行走,開創了這項運動。近幾年,在美國街頭、公園裡隨處可見青少年在“走繩”,這項運動越來越受歡迎。

走繩運動是種鍛煉平衡能力的運動方式,通常在戶外進行。用於該運動的繩子一般是一條一英尺寬的有彈性的尼龍繩,玩家往往在公園裡找兩棵樹將繩固定好,然後就在上面行走。總的來講,該運動和走鋼絲很像,但繩子是有彈性的,而且要比鋼絲寬很多,難度相對小很多。加上一般離地面距離很小,也沒有太大危險。

走繩運動也有很多種類。最為常見的就是在任何地方,只要能找到兩個固定繩子的點,就可以進行走繩,各年齡層的人都可以玩。渴望挑戰極限的年輕人還開發出“雜耍式”,標準動作包括在繩上站立並長時間保持平衡、任意朝前或朝後走、下蹲再站起、180度旋轉等。難度較高的還有“瑜伽式”,把瑜伽動作融合到了走繩運動中。可想而知,本來就複雜難做的瑜伽動作,如果要在一根晃蕩的繩子上完成肯定是難上加難,但這種方式也能將瑜伽所強調的平衡性和集中力發揮到極致。

美國運動專家認為,走繩運動對於平衡感的鍛煉有很大好處。和一般運動方式不同,繩上行走的平衡性訓練幾乎可以調動身體上的每一塊肌肉,使一般鍛煉方式很難訓練到的肌肉群得到很好的鍛煉。此外,這項運動對提高人的集中力和柔韌性也有很大好處。但並不推薦普通人過度嘗試高難度動作,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如肌肉扭傷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夏天就是陽光、沙灘和比基尼的季節;在台灣秋老虎也不遑多讓,即使沒有出去玩,夏秋天的衣服都偏輕薄,腹部腰側,大腿的脂肪,總是顯得呼之欲出,讓人覺得體態不夠完美、甚至不自在!近年來,隨著現代人對體態的重視,減少頑固脂肪的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從冷凍減脂、超音波、電波等等都陸續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使用3C產品拍照及透過通訊軟體分享情況日益普遍,卻也衍生出私密影像未經過當事人同意,而在網路上流傳的情形不斷。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計受理涉及拍攝、散布兒少性私密影像的165件通報案件中,有84件(50.82%)的性私密影像已遭到外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在過去,頭頸癌的治療方式不外乎就是手術割除腫瘤、化療,抑或是標靶藥物治療等,但是這些治療方法皆無法提供患者長期的存活效果;值得高興的是,近期TFDA核准新型免疫療法藥物,可用於接受鉑化學治療,或之後疾病惡化的復發、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病人,為頭頸癌治療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切除賈伯斯病腫瘤難度高 螢光顯影助一把一名76歲老翁,罹患C型肝炎,加上有糖尿病和高血壓,某次定期回診接受超音波檢查,發現胰尾出現大於2公分腫瘤,合併胰管擴張,確診罹患胰臟神經分泌瘤第二期,進行腹腔鏡螢光顯影胰尾合併脾臟切除術後,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住院五天後順利出院。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