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健身教練簡至宏表示,適量有氧運動能強化心肺功能,並使基礎代謝率恢復正常,是想要健康減重的男性最佳選擇,如果能再針對男性較易囤積脂肪的腰、腹等部位進行簡單的居家重量訓練,就能增加肌肉量來換取脂肪,讓你不僅能瘦身更能雕塑身材。

不論哪種低衝擊性有氧運動,建議每次運動時心跳達到最佳心跳率,進行有氧運動才有意義。簡至宏教練建議,快走與踩階梯是簡單方便執行的低衝擊有氧運動,每周3~5次有氧運動且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搭配每周2~3次肌力訓練能增加新陳代謝、提升心肺功能幫助燃燒脂肪。

 

最佳心跳率

簡至宏教練指出,要計算出最佳心跳率,必須先知道自己的最大心跳率與安靜心跳率,才能換算出做低衝性有氧時的最佳心跳率。若想試算自己做低衝擊性有氧的最佳心跳率,簡至宏教練表示,公式中應乘上低強度運動的百分比55~65%,才能算出真正適合你的最佳心跳率範圍。

 

最大心跳率公式

男生為:220-年齡

女生為:226-年齡

 

安靜心跳率公式

連續5天早上醒來尚未下床前,測量心跳每分鐘跳幾下,取平均值。

當基礎體能愈好,安靜心跳率就愈低。此外體重較重時安靜心跳率會跳得比較快,因此當體重下降時,安靜心跳率自然降低,這就表示心肺功能愈趨健康,能確認有氧訓練有達成目標。

 

最佳心跳率公式

(最大心跳率 - 安靜心跳率) × 55~65%(低強度) + 安靜心跳率 = 心跳次數/分

 

一個30歲的男性,他的最大心跳率為190次(220-年齡);安靜心跳率平均為65次。

他在進行低衝擊性有氧運動30分鐘後最佳心跳率每分鐘應介於133.75~146.25次之間。

(最大心跳率190 - 安靜心跳率65) × 55% + 安靜心跳率65 = 133.75次/分

(最大心跳率190 - 安靜心跳率65) × 65% + 安靜心跳率65 = 146.25次/分

 

快走

每次快走步伐愈大,身體燃燒脂肪愈多,每周可快走3~5次,每次走30~60分鐘,能使心跳達130下。

 

預備動作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快走前先做前側大腿拉筋,右手拉住右腳腳背,注意雙腿平行,停留20~30秒後換邊,左右腳各重複1次即可。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伸展大腿後側肌肉,以右腳腳跟點地,臀部往後坐且雙手輕壓大腿,停留20~30秒後換邊,各重複1次即可。

 

開始動作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身體微向前傾,右腳往前踩一步,先以腳跟著地接著腳掌再著地。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腳跟離地以腳尖推地,帶動身體往前移。快走時手肘彎曲,輕貼身體兩側並在踩踏時,雙手擺動,擺幅不要超過身體中心。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NG:注意當腳掌貼地時,膝蓋不能完全伸直,否則容易傷害到膝蓋韌帶。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NG:快走時骨盆位置要保持中立,不要扭腰擺臀避免傷害到腰椎。

 

階梯有氧

 

階梯有氧如踏步般,以上、下不同高度踏板的練習,來提高練習者的心肺功能與下半身的肌耐力訓練,建議每周3次,每次可做30回。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除了透過階梯踩踏外,可利用一般生活中隨手取得且可固定於地面的器械作為練習工具,但要注意作為踩踏訓練工具的高度,不能高於膝蓋。要踩蹬上器械時,上半身要保持抬頭挺胸。

 

節錄自蘋果日報,2011-05-1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春寒料峭,冷氣團持續來襲,多種病毒不斷的入侵,除了流感病毒以及一般感冒病毒,還有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等;尤其是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會出現上吐下瀉症狀,醫師特別提醒,飲食要多注意清潔衛生,並應勤洗手,預防病毒入侵。 常出現發燒上吐下瀉症狀 一般人出現發燒,往往讓人認為是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雷特氏症是一種罕見的複雜性神經失調症,是一種嚴重的身心障礙症。出生時可愛的小女孩,滿周歲後卻開始出現扭手及吃手等症狀,漸漸地產生行動障礙,最後不得不坐輪椅,這是罕見疾病雷特氏症,起因於X染色體上的MECP2基因突變。類小泛素化是一種DNA的轉譯修飾,一旦基因缺陷造成該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70老翁,罹患大腸癌第3期,原本有機會可以治癒,但害怕治療副作用,選擇使用偏方治療;不料,3個月後回診追蹤,癌細胞轉移肝臟,癌症進入第4期,目前只能藉由化療,延緩病情惡化,他後悔不已。 腸癌有機會治癒 收治個案的亞東醫院腫瘤暨血液科主任林世強指出,該患者有腹痛、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農曆春節假期是親友團聚的時刻,難免大吃大喝,所以年節期間及年節後出現了許多忽略醫師叮嚀而報到的暴飲暴食併發症患者。 腹腔內手術容易造成胃腸道沾黏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外科部黃俊傑醫師提醒,曾接受過腹腔手術患者更需節制飲食,細嚼慢嚥;一般而言,凡是接受過腹腔內手術的人,就有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