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out! 新型胰島素控糖兼顧體重

肥胖out! 新型胰島素控糖兼顧體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患者施打胰島素會發福嗎?這樣的觀念將被修正!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林桓生表示,糖尿病患者體重下降,是因為缺乏胰島素,導致身體無法利用細胞內的糖份,使細胞處於飢餓狀態,造成能量浪費,患者往往會出現短時間體重不正常的急遽下降,而胰島素治療,是為了恢復身體正常機能,使患者將糖份利用、把熱量儲存在體內。糖尿病患者無論吃藥或打針體重都會上升,但這是為了回復到「標準體重」。

林桓生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胰島素治療往往都會造成水腫或是脂肪量上升,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除此之外,降糖效果不平穩,不但會使血糖波動大、難以達標,倘若患者出現體重破表、或是低血糖情況,更造成醫師投藥上的困難。而新型長效型胰島素類似物為六聚體分子,透過極細筆針施打,經皮下吸收後,與血清中蛋白質結合,因此能慢慢發揮藥效。一整天的總劑量比較少,且讓醫師調藥更有把握,患者也不會血糖忽高忽低,同時比起傳統胰島素對治療後體重的上升幅度減少四成。

糖尿病的治療藥物中,患者常擔心施打胰島素的安全性,對此問題,林桓生醫師強調,施打胰島素作為胰臟衰敗的輔助治療,可以減少患者服用口服藥物顆數跟種類,不但能減少肝臟、腎臟及胰臟的負擔,對病人生活也較方便。而且針劑安全、不傷人體,就連孕婦也可以施打,更不會傷害胎兒。

林桓生醫師曾收治一名55歲身材肥胖的家庭主婦,血糖藥早中晚吃三種,一天吃12顆藥,血糖卻一直無法達標,使用新型胰島素治療後,該婦人改為一天施打一次胰島素,並服用3顆口服藥物控制血糖,順利達標。林桓生醫師表示,使用新型胰島素,患者可以根據空腹血糖值,以週為單位,自行調整劑量,不用等到三個月後回診時再做調整。

糖尿病早期沒有症狀,往往發現時已出現吃多、喝多、頻尿、體重下降「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因此,林桓生醫師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該定期做篩檢,家族中有糖尿病的民眾更需要提前至35歲定期篩檢,而糖尿病患者若要做好體重控制,一週可做五次中度有氧運動(如腳踏車、快走、游泳)每次30分鐘,使身體內的糖和脂肪達到平衡,飲食上限制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攝取,醣類食物少吃,多吃纖維質,糖尿病患者也能輕鬆控糖不發福。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77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5歲的王太太,過去在市場擺攤,養育三個兒女成人,如今退休後三五好友相揪旅遊或進香團,王太太都拒絕了,原來她在中年後困擾於尿失禁,而且漏尿越來越嚴重,一出門就擔心褲子溼答答,有次出遠門沒辦法換褲子時,整身尿臭味實在令她很窘。經過求診泌尿科,在詳細檢查和評估後,進行藥物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5)日晚間富邦金控突然發布訊息,員工與同住家人曾經前往清明連假國家警報景點,必須在家辦公12天,新光金控與國泰金控立刻跟進。連假人潮讓各界人心惶惶,今(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宣布假期間曾經前往人潮聚集處,都應該自主健康管理14天,最好能夠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癌症治療期間會出現許多症狀,例如:食慾不振、體重下降、體力虛弱、營養不良…等,在面對這些症狀時,多數患者以為是身體生病或是治療引起的副作用所造成,殊不知這些症狀與發炎有很大的關係。在面對這些情況,高雄阮綜合醫院副院長兼放射暨核子醫學部主任梁雲醫師表示:「現今癌症患者的營 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水果該在飯前吃還是飯後再吃比較好?部分營養師主張水果應該飯前吃,能避免飯後吃水果時攝取過多糖分,但卻有人因此引發胃痛及眩暈。到底哪些水果在空腹時最好別吃?針對有眩暈症病史的患者,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則建議,飯前最好避開吃荔枝、甘蔗等含糖量過高的水果。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