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腦下垂體長腫瘤 女子3年暴肥40公斤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報導】

三十五歲王小姐為腦下垂體庫欣氏症患,過去曾求助家醫科、婦產科等,但皆查無病因。輾轉在外院流浪多年,直到找上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後,經醫師問診發現王小姐有內分泌失調,短短在三年內體重從五十公斤暴增至九十公斤,醫師察覺不對勁,進一步抽血及相關檢測後,才發現腦中長了腫瘤是罕見的腦下垂體庫欣氏病。

腦下垂體長腫瘤 女子3年暴肥40公斤

示意圖:資料圖庫


一年前王小姐接受醫師建議,先做了腦部內視鏡經鼻蝶鞍手術摘除腫瘤,在庫欣氏病新藥問世後,持續使用「新一代體抑素針劑」治療,體重從九十公斤下降至七十公斤,不但內分泌穩定控制,生活品質也大幅獲得改善。

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施翔蓉醫師表示,庫欣氏病是一種罕見的腦下垂體腫瘤,因腦下垂體腫瘤分泌過多的「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刺激腎上腺分泌過量 的皮質醇(cortisol)所產生的疾病。正常的皮質醇可調節新陳代謝,維持血壓、血糖、電解質正常;而過多的皮質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造成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

粗估台灣約有兩百名患者,平均每家醫學中心每年只有個位數病例,因疾病症狀複雜、診斷困難,許多患者常遊走於各科尋求治療,平均一位病人要流浪六年才能找到正確的診斷而「對症下藥」。

目前庫欣氏病的鑑別診斷可透過臨床表徵及抽血檢查「促腎上腺皮質素」,當ACTH分泌高,皮質醇(Cortisol)也高,且無晝夜節律變化,亦即內分泌 指數不會隨生理時鐘變動,此時再藉由核磁共振檢查,確定腦下垂體腫瘤的部位即可確診。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沈火冏祺醫師表示,目前醫界公認庫欣氏病的治 療目標為降低「促腎上腺皮質素」的過度分泌,達到全切除腫瘤並同時保留腦下垂體功能。

沈醫師指出,過去二十年腦外科手術是治療庫欣氏病唯一有效方式,治療的成敗完全由腦神經外科醫師的經驗與技術決定。而隨著醫療的演進,除了外科顯微手術技 術已精進,也有放射治療及新藥治療等方式可選擇。目前外科手術為第一線治療,以內視鏡經鼻蝶骨腦下垂體腺瘤切除為主,術後預後佳且併發症比率低。不過,仍 有近三成患者在第一線手術治療後會復發,此時可考慮再度進行手術。

但遇到較大腫瘤無法手術根除、不適合開刀如麻醉併發症高危險群的患者、患有心臟或併發症的病患或磁振掃描無法確認腫瘤位置者,則可考慮使用「新一代體抑素針劑」治療。

沈醫師分析,衛生福利部核准以「新一代體抑素針劑」治療庫欣氏病,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促進凋亡,並抑制促腎上腺皮質素、幫助皮質醇濃度恢復正常,症狀自 然也就跟著改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死亡率也會下降。二O一四年七月健保署也同意給付「新一代體抑素針劑」,經濟負擔也減輕不少。

沈醫師提醒,庫欣氏病是一種複雜的疾病,需多個領域的醫療團隊合作,神經外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放射科醫師及心理諮詢師等都需要共同照護患者。除了醫療 端的努力,每一位病患皆需定期追蹤檢查,建議患者每年應接受內分泌科醫師評估,監測、觀察促腎上腺皮質素及其他腦下垂體荷爾蒙有無出現變化,這樣才能知道腫瘤是否復發、身體狀況是否正常。


本文出處: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67783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報導:

庫欣氏病新藥 2014年7月起健保給付

庫欣氏病為罕見且複雜的腦下垂體腫瘤之一,會引起皮質醇分泌過多,發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有1至3例,發病年齡高峰期在3、40 歲間,患者會出現肥胖、滿月臉、多毛、月經失調、高血壓、高血糖等,對生理及心理反應無法控制,並伴隨許多全身性的併發症,増加心血管疾病及感染的風險而致死...(繼續閱讀)

 

相關推薦

糖尿病友需要進行嚴格的血糖控制,因此對於醣份、熱量高的食物總是敬謝不敏。根據國健署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至少應攝取兩份水果,才能滿足一天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然而香甜多汁的水果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多數糖友為擔心血糖失控而不敢輕易嘗試,甚至避免食用水果。資深營養師Angela表示,若完全不攝取水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爸爸駝背、兒子下背痛,一家竟然全是僵直性脊椎炎!今年53歲的王先生,早在當兵時就出現下背痛困擾,起初以為是當兵太操勞,不以為意,結果一痛竟持續超過20年,吃過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背部彎曲駝背,只能低頭走路,只好求診骨科並進行脊椎矯正手術,但仍無法改善症狀,沒想到前幾...

閱讀詳情 »

哪些因素聯集讓人容易得癌症 許多人對癌症的認知仍停留在遺傳及飲食作息不佳,但根據現代醫學及我的臨床統計,這兩個因素已經無法套用在多數罹癌患者身上。經過十幾年的統計研究,我發現以下這幾個因素與癌症有顯著相關,只要其中三項以上因素有聯集,就會有超過九成的機率罹患癌症。這些容易罹癌的因素分別是:先天弱臟、...

閱讀詳情 »

硬底子演員林嘉俐是金鐘獎常客,2004年憑《四重奏》獲得最佳女配角,實力備受肯定。她上《聚焦2.0》透露,剛入行時年紀輕輕卻常被指定演超齡角色,28歲就演媽媽,還因為接演傳記演到祖母,讓她大嘆好委屈。林嘉俐也自曝職災,曾因飾演一個脾氣差的媽媽,難以抽離角色,一天到晚生氣,氣到掛腦神經內科,下戲後嚴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