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腦下垂體長腫瘤 女子3年暴肥40公斤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報導】

三十五歲王小姐為腦下垂體庫欣氏症患,過去曾求助家醫科、婦產科等,但皆查無病因。輾轉在外院流浪多年,直到找上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後,經醫師問診發現王小姐有內分泌失調,短短在三年內體重從五十公斤暴增至九十公斤,醫師察覺不對勁,進一步抽血及相關檢測後,才發現腦中長了腫瘤是罕見的腦下垂體庫欣氏病。

腦下垂體長腫瘤 女子3年暴肥40公斤

示意圖:資料圖庫


一年前王小姐接受醫師建議,先做了腦部內視鏡經鼻蝶鞍手術摘除腫瘤,在庫欣氏病新藥問世後,持續使用「新一代體抑素針劑」治療,體重從九十公斤下降至七十公斤,不但內分泌穩定控制,生活品質也大幅獲得改善。

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施翔蓉醫師表示,庫欣氏病是一種罕見的腦下垂體腫瘤,因腦下垂體腫瘤分泌過多的「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刺激腎上腺分泌過量 的皮質醇(cortisol)所產生的疾病。正常的皮質醇可調節新陳代謝,維持血壓、血糖、電解質正常;而過多的皮質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造成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

粗估台灣約有兩百名患者,平均每家醫學中心每年只有個位數病例,因疾病症狀複雜、診斷困難,許多患者常遊走於各科尋求治療,平均一位病人要流浪六年才能找到正確的診斷而「對症下藥」。

目前庫欣氏病的鑑別診斷可透過臨床表徵及抽血檢查「促腎上腺皮質素」,當ACTH分泌高,皮質醇(Cortisol)也高,且無晝夜節律變化,亦即內分泌 指數不會隨生理時鐘變動,此時再藉由核磁共振檢查,確定腦下垂體腫瘤的部位即可確診。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沈火冏祺醫師表示,目前醫界公認庫欣氏病的治 療目標為降低「促腎上腺皮質素」的過度分泌,達到全切除腫瘤並同時保留腦下垂體功能。

沈醫師指出,過去二十年腦外科手術是治療庫欣氏病唯一有效方式,治療的成敗完全由腦神經外科醫師的經驗與技術決定。而隨著醫療的演進,除了外科顯微手術技 術已精進,也有放射治療及新藥治療等方式可選擇。目前外科手術為第一線治療,以內視鏡經鼻蝶骨腦下垂體腺瘤切除為主,術後預後佳且併發症比率低。不過,仍 有近三成患者在第一線手術治療後會復發,此時可考慮再度進行手術。

但遇到較大腫瘤無法手術根除、不適合開刀如麻醉併發症高危險群的患者、患有心臟或併發症的病患或磁振掃描無法確認腫瘤位置者,則可考慮使用「新一代體抑素針劑」治療。

沈醫師分析,衛生福利部核准以「新一代體抑素針劑」治療庫欣氏病,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促進凋亡,並抑制促腎上腺皮質素、幫助皮質醇濃度恢復正常,症狀自 然也就跟著改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死亡率也會下降。二O一四年七月健保署也同意給付「新一代體抑素針劑」,經濟負擔也減輕不少。

沈醫師提醒,庫欣氏病是一種複雜的疾病,需多個領域的醫療團隊合作,神經外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放射科醫師及心理諮詢師等都需要共同照護患者。除了醫療 端的努力,每一位病患皆需定期追蹤檢查,建議患者每年應接受內分泌科醫師評估,監測、觀察促腎上腺皮質素及其他腦下垂體荷爾蒙有無出現變化,這樣才能知道腫瘤是否復發、身體狀況是否正常。


本文出處: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67783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報導:

庫欣氏病新藥 2014年7月起健保給付

庫欣氏病為罕見且複雜的腦下垂體腫瘤之一,會引起皮質醇分泌過多,發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有1至3例,發病年齡高峰期在3、40 歲間,患者會出現肥胖、滿月臉、多毛、月經失調、高血壓、高血糖等,對生理及心理反應無法控制,並伴隨許多全身性的併發症,増加心血管疾病及感染的風險而致死...(繼續閱讀)

 

相關推薦

新北市已連續一週確診人數控制在2位數,今日新增本土病例81人。為有效防堵「陰轉陽」情況出現,市長侯友宜宣布,即日起居家隔離者解除隔離前一律加採PCR檢測,且CT值需大於30。侯友宜指出,新北市截至6月19日,確診人數共6080人,解隔人數共3592人。他強調,部分個案在解隔前曾出現「陰轉陽」狀況。因...

閱讀詳情 »

國內武漢肺炎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新增127例本土確診、20例死亡,累計死亡共538人。值得關注的是,新增死亡個案中,案12413為50多歲男、案13539為60多歲女,經過二次PCR採檢,結果「陰轉陽」確診後死亡。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0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0位、女性10位,...

閱讀詳情 »

媒體報導明天將有116萬劑莫德納疫苗分批抵台,包括美國捐贈的75萬劑及台灣自購的41萬劑。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回應,目前還沒辦法證實這樣的情況。美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費德瑋昨日表示,美台正密切合作,確保美方捐贈的75萬劑疫苗符合台灣規範,預期疫苗很快能送達。媒體報導,美國捐贈的75萬劑莫...

閱讀詳情 »

全球COVID-19變種病毒持續肆虐,針對「印度變異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台灣印度變異株的5名確診個案是之前的境外移入,後續做到8000多號的案號中,檢出的都是英國變異株。羅一鈞表示,自去年10月開始,變異病毒株定序共278案,包括英國變異株199案為最多、與部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