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腹痛纏身10年 原是閉孔疝氣

腹痛纏身10年 原是閉孔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八旬婦人不明腹痛超過十五年,最近感到噁心、嘔吐、腹部脹痛,連呼吸都困難,四處求醫檢查結果卻都是「正常」,直到醫院經電腦斷層發現她罹患疝氣中罕見的「閉孔疝氣」,醫師藉腹腔鏡手術修補兩側缺損閉孔,解決婆婆宿疾。
 
所謂「疝氣」是指在腹腔內的器官跑到腹壁的缺口,腹壁哪裡有缺損就會往哪裡跑,最常見的疝氣是小腸掉進腹股溝,就是一般人的認知的「脫腸」(即鼠蹊部或腹股溝疝氣),而肚臍或是曾經開過刀的地方也可能形成缺口,導致腹內器官膨出,這些也都通稱為疝氣。

發生率是疝氣的百分之0.05到1.4

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林金瑤表示,「閉孔疝氣」是疝氣中罕見的一種,發生率是所有疝氣的百分之0.05到1.4,常造成腸阻塞,又因為並沒有特殊病徵與症狀表現,術前診斷十分困難,只有兩成患者能由觸診發現。

好發族群是年老瘦弱經產婦女

「閉孔」位於骨盆腔底部兩側,閉孔管外側與上方是恥骨,離腹股溝很近,文獻報告顯示,閉孔疝氣好發族群是年老瘦弱的經產婦女,八十二歲的蔡婆婆就十分瘦弱,體重不到四十公斤,男女比例一比六,是因女性骨盆腔天生較寬且傾斜,以致女性閉孔橫徑也比男性大。

閉孔管位於骨盆腔的開口,除閉孔神經及血管外的空隙都由脂肪組織填塞,瘦弱老人脂肪組織變少,閉孔神經及血管外的空隙變大,生過小孩的婦人腹內壓增加、腹膜鬆弛,形成機率增高,使閉孔疝氣成為專屬瘦弱老婦人的疝氣。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邱先生自從退休後,自己一人留在住家卻足不出戶也不喜歡與鄰居往來,直到有天好友上門探望發現他的精神沮喪,且有情緒不穩情形,因此,就想辦法找開始強迫他外出活動,這時剛好得知社區聯合辦了健走隊,強力邀約他參與,隨著每週的健走活動他也逐漸與社區熟絡進而打開其心防能主動...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外食族的增加,使得罹患高血壓的人正日益年輕化,在最新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成年女性每日平均攝取鈉3567毫克(8.9克鹽)、男性4579毫克(11.4克鹽),遠高過衛生福利部建議一天所攝取的2400毫克(6克鹽)。 不僅如此,根據福利部公...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人的臉上有數不清的毛囊,但你知道,臉上毛囊,其實是許多看不見的蟲蟲,最「宜居」的所在地嗎?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人的臉上至少住了兩種蟎蟲,會在白天吸取人類油脂維生,晚上則會悄悄的爬出毛囊,在人臉上「散步」。   此蟲未來可研究人類遷移歷史 此研...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分析我國成年人,其慢性疾病的罹患分布與生活型態,中央研究院自兩年前,開始建立所謂的台灣人體資料庫,以利追蹤及進行大規模的資料研究,而目前,歷經兩年的資料庫蒐集,已累計的兩萬五千筆的龐大資料,而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早已超越民眾的想像! &nb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