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腺瘤性瘜肉 大腸癌病變前兆

腺瘤性瘜肉 大腸癌病變前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三餐常外食,特別喜愛吃紅肉,排便時間不固定,長期有便秘的困擾;日前因血便、肛裂趕緊就醫,醫師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她的直腸轉換處有0.8公分的腺瘤性瘜肉,所幸及早發現已切除。醫師指出,腺瘤性瘜肉容易癌變,一般認為是大腸癌病變的前兆。

據統計,國內每年有約1萬4千人罹患大腸癌,去年十大癌症死因中,大腸癌名列第3名,共有5265人死亡,平均每天有14人死於大腸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基銘表示,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密切關係,其中的腺瘤性瘜肉分低、中、高惡性度3種,都有可能演變為癌症,而高惡性度腺瘤瘜肉被歸為癌前病變。「及早切除瘜肉,可避免日後大腸癌的發生。」

賴基銘強調,有家族史、多肉少蔬果的飲食方式,是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尤其有家族性大腸瘜肉者,更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建議從成年開始,每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早期篩檢找到瘜肉並切除,可避免癌變,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方式。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12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花蓮慈濟醫院邀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資深研究員暨臺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創辦人兼理事長陳哲宏博士,分享「戒酒與食道癌防治」,並呼籲國人重視酒精不耐症與食道癌、口腔癌息息相關。重度飲酒者 食道癌風險高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嘔吐、宿醉等症狀為「酒精不耐症」。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得到中風後失智症(post-stroke dementia, PSD)的機會約30%。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 ,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多半人以為心律不整只會影響到心臟,其實其他器官也會跟著受影響,因此若發現有心律不整的現象時,請不要輕忽。 1.腦部血液循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碩儒說,根據臨床實驗的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腦部血液循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腦部血液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