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是引發失智症危險因子? 國衛院告訴你最新發現

中風是引發失智症危險因子? 國衛院告訴你最新發現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得到中風後失智症(post-stroke dementia, PSD)的機會約30%。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 ,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症的風險,以即早控制及治療。

研究發現預知生物標記 成果登國際期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劉玉麗研究員與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科陳怡君醫師合作,分析缺血性中風病患的認知功能狀況及相關生理變化。

研究發現,中風後罹患失智症病患血漿中D型胺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 DAO)的濃度,較中風後無失智症的病患或健康者顯著的增高,也許可視為是中風後失智症的獨立標記,未來或可用來預測失智風險,進一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9年10月刊登於國際神經學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D型胺基酸氧化酶 具毒性會導致神經退化

D型胺基酸氧化酶(DAO)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酵素,由於缺血性損傷會誘發神經元產生過氧化物酶體生物源,中風後血液中DAO的表現量可能因此增加,DAO會催化D型絲胺酸產生有毒代謝物,導致氧化壓力反應,干擾細胞的恢復。

其次,D型絲胺酸代謝物會調節神經元突觸中甲基天門冬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的受體反應,影響神經元存活與突觸可塑性,並於過程中產生具神經毒性的過氧化氫導致神經退化。

DAO濃度與中風後失智關係 需待更多研究佐證

此次研究分析20名PSD患者、53名中風後無失智症患者(post-stroke without dementia, PSNoD),以及71名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健康對照者(normal controls, NC),發現周邊血液中DAO濃度的升高與慢性中風患者的失智狀態有關,但仍需要與更多不同種族患者的資料交叉比對分析,若能持續驗證末梢血漿DAO濃度可做為預測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代表性生物標記,就能更進一步的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並且發展調控DAO相關的治療標記藥物開發,對未來中風治療將有深遠的影響。

【延伸閱讀】

晚婚女性仍有「子」望 中醫幫助43歲的她自然懷孕

過度「心碎」恐致命 當心「心碎症候群」作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8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普遍晚婚、晚孕!醫師提醒,女性從出生開始,卵子數量會逐漸變少,當年紀超過35歲,卵子品質會下滑,而超過37歲,懷孕能力則明顯下降,若在規律、無避孕的性生活下都未懷孕,應及早就醫,並藉由醫療方式提高懷孕機率。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黃泓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35歲婦女,因罹患右側乳癌第三期,接受為期五年的荷爾蒙治療的第二年,卻意外發現已懷孕11週,最後仍冒著癌症復發的風險,留下腹中的胎兒,最後也在醫師的協助下,順利生下健康女嬰。這名婦女因乳癌曾接受化學治療,檢查也發現卵子庫存量指數AMH只有0.34,恐隨時都無法生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出現顏面神經麻痺主要是因控制臉部的神經受到壓迫,導致臉部肌肉功能失調,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葉勇德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又稱為貝爾氏麻痺,除了會出現口眼歪斜等症狀,也影響外表美觀,因此多少都會影響到患者的社交活動。臨床上,1名女性醒來時就發現自己的左臉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名年輕婦女出現吞嚥困難已有三年,整個人瘦成皮包骨,且伴隨自發性氣胸、吸入性肺炎,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診察後,診斷出罹串罕見的食道弛緩不能症,經由以內視鏡切開治療後,至今八個月都進食無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丁俊夫指出,食道弛緩不能症的發生率只有十萬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