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菜花VS.濕疹 3成民眾分不出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菜花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病,不僅容易反覆發作,也會造成生活困擾。門診發現,超過3成民眾無法清楚分辨濕疹和菜花的區別,常將菜花誤當濕疹治療。醫師提醒,延誤病情恐造成皮膚反覆感染、潰瘍,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生活品質!

台北中山醫院直腸外科徐弘醫師表示,菜花一般好發於生殖器,較少見於肛門或直腸;但最近半年,肛門罹患菜花的患者約增加2成,且以年輕大學生或上班族為主。臨床上經常看到患者誤將菜花當濕疹治療,以為擦擦藥膏就沒事,結果成皮膚反覆感染、潰瘍。到底如何分辨是濕疹還是菜花呢?

徐弘醫師解釋,濕疹會造成皮膚或患部搔癢,範圍是局部的,不會擴大、也不會傳染;而菜花則會在不知不覺中長出粉紅色、肉色或污灰色的小丘疹、絲狀樣、突瘤樣、雞冠樣、蕈樣或菜花樣物。一般來說,菜花病毒潛伏期約三個月,一旦性行為後皮膚出現隆起等異狀,就建議應立即就醫。

不過,感染菜花病毒,不一定會長菜花!徐弘醫師指出,生殖器菜花的病原是人類乳突病毒(HPV),過去有研究追蹤感染HPV第6型和第11型的婦女,發現兩年之中只有60%的人出現菜花症狀。因此,即使身上沒有出現菜花症狀,也不代表患者沒有菜花病毒。

治療上,若只出現輕微菜花症狀,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增加局部免疫力;嚴重者則需以電燒或冷凍療法治療,也可以考慮使用抑制細胞增生的藥物,但需自費;而肛門內的病灶,藥物難以自行使用,也往往須進入開刀房處置。提醒民眾,預防菜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安全性行為,切莫因一時「性起」而壞了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92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幼童小心腸病毒!中部一名2歲6個月大男童,突然發燒至診所就醫,診斷為腸病毒,陸續又出現雙腳抽動、精神不佳及食慾不振等情形,家人緊急送往醫院,經通報送驗確認為腸病毒71型重症,目前仍住院觀察中,為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 今年迄今共5例腸病毒71型 根據疾病管制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因為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及後來陸續推出的宮廷劇而打響名號的「阿膠」,最近可是身價非凡,不但售價水漲船高,甚至還有冒牌貨出現;民眾想要購買「阿膠」來滋陰補血,可得要張大眼睛,小心選購。 慈禧太后用阿膠安胎 阿膠在古代多是皇親貴族在使用。相傳慈禧太后曾有流產跡象,有一山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芷昀報導)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暨奇美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蔡永杰醫師指出,停經後的婦女容易因雌激素不足,造成外陰與陰道萎縮,以及泌尿道的萎縮、陰道的pH值增加,使得陰道乾燥,易受刺激、瘙癢、感染和性交困難,進而影響身體和情感上對性滿意度的降低,造成夫妻關係不如從前等問題。而在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好像只聽過「醬油蛋」而沒有「鹽巴蛋」這種作法?網路盛傳,炒蛋或蒸蛋時,不可先在蛋汁中加入鹽巴,否則鹽與蛋中的乳酸菌結合會產生有毒的「氯」!所以,蒸蛋通常只加醬油,若是加了鹽蒸煮,但就會變得有點綠綠的,那就是「化學變化產生的氯」!這樣的說法到底是否正確呢? 食鹽安定不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