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 存活率逾9成5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是兒童罕見疾病之一,發生機轉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不過,在台灣,18歲以下兒童每年約會新增10-15例個案。其實,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治療成功率並不差,只要及早就醫、診斷,並長期追蹤,就能提高治癒率、減少後遺症發生的機會。

成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建旭表示,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臨床表現非常多樣化,常見侵犯的部位有皮膚、骨頭(尤其頭骨侵蝕、脊椎骨侵蝕或骨折等)、淋巴腺等等,有些甚至會侵犯到肝、脾、肺、骨髓等內臟器官和腦部,導致患者局部骨頭疼痛、皮疹、淋巴腺腫大、尿崩症或內分泌異常。

陳建旭說明,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的診斷必須依賴病理檢查確認。然而,雖然在病理組織型態學上,此一疾病並不屬於惡性病變,但其臨床表現的侵犯與轉移行為,卻都是惡性疾病特有行為。

此外,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的病程表現差異也很大!有的會自行痊癒(單一骨頭病灶),但有些甚至會威脅到生命,特別是已侵犯多系統且有影響器官功能的個案。治療方式從局部治療(藥物、手術)、放射線治療到化學藥物治療都有,且因其治療方式與癌症治療有些許相似,建議找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診治。

而成大醫院近20年來,共診斷了22位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病童。依發病比率而言,男性稍多,且以學齡前兒童為主,臨床表現則以單一組織系統居多,其中又以侵犯骨頭(單處或是同時多處)為主。

不過,這群病童在接受診治後,無疾病復發存活率約為80%(4例有疾病復發),但整體存活率約在95.2%。比起早期的治療成果,目前此疾病的治療成效已明顯進步許多;提醒民眾,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雖是兒童罕見疾病,但只要及早就醫、早期治療、並配合醫師長期追蹤,便可提高治癒率、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02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尊重身心障礙者人權、消除一切歧視!殘障聯盟、智障者家長總會、自閉症總會、中華視障聯盟、脊髓損傷者聯合會、康復之友聯盟、唐氏症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團體代表今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簽署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促使我國身心障礙者人權保障與國際接軌。聯合國於2006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今年黑心食品風波不斷,從毒澱粉、胖達人香精麵包、山水混充米、到大廠混充油品;消基會今日召開記者會痛批,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無所做為,而業者的卸責態度及補償方案,更讓消費者無法接受。消基會呼籲政府,應設立「消費者保護基金」,才是剝奪不當利得與救濟消費者最理想的方式。消基會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對夫妻生不到一個小孩!此外,調查也顯示,全台有三分之一學童過重及肥胖。隨著台灣步入高齡社會,生育率卻逐年下降,使得確保新生兒的品質就格外重要;因此,政府積極推廣孕婦產檢、高齡產婦遺傳性疾病預防篩檢服務、餵哺母乳宣導、學童營養午餐素食日等政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確保病患用藥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持續推動藥品國際條碼政策;該署強調,強化全球貿易項目代碼(GTIN)的應用,將藥品條碼與藥品完整資料,鍵入藥品條碼共同平台資料庫中,結合網路平台的應用,將正確資訊相互傳遞,可落實病患用藥安全。用藥安全很重要,才能避免不幸事件發生;有鑑於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