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蝦子沒有發黑不代表新鮮!不肖商人其實加入了許多「人工添加物」...揭開海鮮肥美的秘密,「這個物質」竟產生如此大的危害!

近日蚵仔價格飆漲,消費者大呼吃不消的同時,擔心在購買時遇到品質不實狀況,不肖商人慣用手法在包裝袋裡面加水增重之外,還有使用人工添加物,讓蚵仔可以吸水膨脹成2倍大,而蝦子在購買上大家都認為一定要選沒有發黑的,才是夠新鮮,但不肖商人為了要讓蝦子賣相好,添加入化學藥劑幫它漂白、固色,也許這些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是吃多了還是會有害健康。TVBS《健康2.0》一同帶你揭開海鮮肥美的秘密。

蝦子沒有發黑不代表新鮮!不肖商人其實加入了許多「人工添加物」...揭開海鮮肥美的秘密,「這個物質」竟產生如此大的危害!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磷酸鹽廣泛用在肉類、魚類保水,東西看起來要新鮮,就不能讓裡面的水分跑掉,肉才會嫩。重磷酸鹽是良好的緩衝溶液,能降低pH值變動的影響,磷酸跟和蛋白質結合讓肌肉蛋白之間鬆弛,水可以灌進膨鬆的組織中,或是和鈣錯合導致肌肉鬆弛。

 

磷酸鹽對健康的危害

蝦子沒有發黑不代表新鮮!不肖商人其實加入了許多「人工添加物」...揭開海鮮肥美的秘密,「這個物質」竟產生如此大的危害!

含有磷酸鹽的食物進入胃裡,大約55%的磷酸會被吸收進入血液,磷酸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成磷酸鈣而沉積於骨骼中,體內鈣、磷比以1:1最好,磷酸鹽攝取過多可能導致鈣的吸收不良,磷酸鹽過高,有可能造成骨質疏鬆或增加腎臟病患者的代謝負擔。因為磷酸進入到體內後,磷酸鈣會沉澱在腎臟裡,阻塞腎小管,也可能造成腎結石。

另一方面攝取過多磷酸鹽會造成血管鈣化,因為鈣&磷結合會沈積在血管,目前已有研究顯示,磷是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風險因子,攝取過多磷,會刺激體內的FGF-23賀爾蒙分泌,FGF-23賀爾蒙若太多,會造成鈣的恆定失調、血管鈣化變脆、加重慢性腎臟病,增加死亡率。

一般人食用亞硫酸鹽後,在體內亞硫酸鹽會轉變為硫酸鹽,然後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但若是吃進過量的亞硫酸鹽,則會造成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且硫酸鹽在體內可與鈣結合,因而造成鈣質的流失,所以有可能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或是造成骨質疏鬆的疑慮。

 

為什麼這些食物要加磷酸鹽?

蝦子沒有發黑不代表新鮮!不肖商人其實加入了許多「人工添加物」...揭開海鮮肥美的秘密,「這個物質」竟產生如此大的危害!

食品添加物中的磷酸鹽,在多數食品中都可發現其蹤跡,磷酸鹽添加於起司、奶油等乳製品中,能有效防止蛋白質、脂肪和水分離,添加於奶粉中則可防止結塊。麵包、餅乾等烘焙食品不可缺少的膨鬆劑也含磷,磷酸鹽還可作為麵粉、麵團的改良劑,也能提高肉製品的持水能力和黏結性,使肉顯得水嫩新鮮,而且較易切片,另外磷酸鹽還扮演穩定、保色、防止變質腐敗等多功能角色,食品貨架期因而延長。

 

國內對亞硫酸鹽的攝取是否有設上限?

依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依據動物試驗結果,並設定100倍的安全係數估算,建議對亞硫酸鹽每日可接受攝取量 (ADI) 為0.7 mg/kg body weight/day,換算成體重60kg的正常成人,每日攝取量為42mg的亞硫酸鹽。若以食藥署曾檢出蝦仁殘留二氧化硫最高的每公斤0.26克計算,60公斤成人1天吃162克的蝦子就超量了。

 

更多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本週日3/26晚上21:00的《健康2.0》。

《健康2.0》Youtube

相關推薦

圖源   身體裡有一個神奇的器官,叫甲狀腺。甲狀腺長得很像一隻蝴蝶,靜靜地趴在脖子上。雖然它體積不大,但作用可大了,這個器官其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泌一種厲害的激素——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激素對全身多個器官都有作用,因此,當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或者過...

閱讀詳情 »

這樣發燒可能是癌症。(示意圖wikihow)  許多人談癌色變,確實晚期癌症非常難以治癒,如果時常關注身體的變化,治療的早,有些癌症還是有希望痊癒的。下面介紹癌症早期的10種信號,以及什麽樣的發燒可能是癌症的先兆。   這樣發燒可能是癌症據介紹,發燒是人體對抗外界病原體入侵的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因病自殺身亡或自殺未遂的案例接二連三,專業精神科醫師指出,久病不癒乃是尋短的高危險群,生病的老年人自殺率是壯年人的2倍,可見久病纏身會讓人產生絕望感。家人應適時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守門人精神,促進病人心理健康,減少憾事發生。 久病老人是尋短高危險群 近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知名棒球作家陳穎於日前傳出因腦幹出血辭世的意外,得年才36歲。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表示,年輕人出現腦幹出血,通常不是高血壓或高血脂問題,反而要多注意顱內動脈血管瘤或血管畸形,顱內動脈瘤發生風險猶如心肌梗塞,更可怕的另外一點是──好發年紀正在年輕化。 病患年齡以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