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血壓不降 腎上腺腫瘤併原發醛固酮增多症

【台灣新生報記者周志祥報導】 
 
血壓不降 腎上腺腫瘤併原發醛固酮增多症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沒有高血壓家族史的青壯年,服用多種降血壓藥仍居高不下,就要懷疑有其他原因。

45歲的李姓電腦工程師血壓高達220左右,服用4種降血壓藥物近一年,仍未能控制,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進一步檢查,罹患「腎上腺腫瘤合併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切除腫瘤後重拾正常生活,追蹤年餘目前已不必再服藥。

新陳代謝科黃怡瓔主任分析李先生病史,感覺不對勁,因為他使用多種血壓藥物,仍難控制病情,加上有低血鉀現象,於是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腎上腺荷爾蒙異常,果然發現左邊腎臟上方有一顆1.5公分腫瘤,會診泌尿科,陳至正醫師確定李先生罹患「腎上腺腫瘤合併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患者的高血壓病因是腎上腺腫瘤分泌激素,影響鈉離子與鉀離子失衡,造成血壓、電解質不平衡,導致「繼發性高血壓」。陳至正醫師指出,腎上腺是內分泌器官,位於腎臟上方,是體內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調控離子、分泌多種神經傳導物質與激素,當腎上腺出現腫瘤,可能導致醛固酮、鉀與鈉離子等電解質失調,造成低血鉀、高血壓、全身無力、心悸、月亮臉等症狀。

陳醫師表示,多數國人的高血壓,都是原發性高血壓,需要靠藥物控制,繼發性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發生的原因約5%,是指其他疾病,如慢性腎臟病、內分泌疾病、腫瘤、或藥物使用導致的高血壓,可由手術或藥物來治療。陳醫師推估像李先生這種因腎上腺腫瘤導致的醛固酮分泌過多的個案,在國內臨床上並不少見,但許多患者並沒有被診斷出來。

「這類病患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就是吃一輩子的高血壓藥物,但因為連藥物都無法控制,很容易會造成腦中風、心臟疾病、腎衰竭等嚴重後果。」陳至正醫師提醒,年紀輕就有高血壓,持續控制不佳,且有低血鉀時,就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以便對症下藥,血壓趨於穩定,就可以不必服用高血壓藥物。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眼睛是人體最早成熟的器官,也是最快退化的器官,一般來說,隨著年紀愈大,眼睛毛病也就往往會越來越多,不管男女,通常在55歲以後就普遍面臨眼睛更年期。然而,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提醒,眼睛的更年期症狀和性別及用眼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女性進入更年期後比男性更容易出現眼疾問題;此外,近...

閱讀詳情 »

癌症已連續逾30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然而,兩性癌症死因又有何異同呢?  106年女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序為:1. 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28.7 人)2. 肝和肝內膽管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22.4 人)3.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21.2 人)4. 女性乳癌(...

閱讀詳情 »

鵝肝是法國傳統名菜,連對動物內臟退避三舍的西方人,都難以抵擋這道美味佳餚!鵝肝是鵝或鴨子每天灌食三次,為期四周,使大量過剩的脂肪在其肝臟積聚,最後得出腫脹肥大的肝臟,這就是我們吃的鵝肝,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如果我們也是大吃大喝,其實也是在灌食自己,養出自己的鵝肝,根據統計,台灣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