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血壓不降 腎上腺腫瘤併原發醛固酮增多症

【台灣新生報記者周志祥報導】 
 
血壓不降 腎上腺腫瘤併原發醛固酮增多症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沒有高血壓家族史的青壯年,服用多種降血壓藥仍居高不下,就要懷疑有其他原因。

45歲的李姓電腦工程師血壓高達220左右,服用4種降血壓藥物近一年,仍未能控制,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進一步檢查,罹患「腎上腺腫瘤合併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切除腫瘤後重拾正常生活,追蹤年餘目前已不必再服藥。

新陳代謝科黃怡瓔主任分析李先生病史,感覺不對勁,因為他使用多種血壓藥物,仍難控制病情,加上有低血鉀現象,於是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腎上腺荷爾蒙異常,果然發現左邊腎臟上方有一顆1.5公分腫瘤,會診泌尿科,陳至正醫師確定李先生罹患「腎上腺腫瘤合併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患者的高血壓病因是腎上腺腫瘤分泌激素,影響鈉離子與鉀離子失衡,造成血壓、電解質不平衡,導致「繼發性高血壓」。陳至正醫師指出,腎上腺是內分泌器官,位於腎臟上方,是體內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調控離子、分泌多種神經傳導物質與激素,當腎上腺出現腫瘤,可能導致醛固酮、鉀與鈉離子等電解質失調,造成低血鉀、高血壓、全身無力、心悸、月亮臉等症狀。

陳醫師表示,多數國人的高血壓,都是原發性高血壓,需要靠藥物控制,繼發性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發生的原因約5%,是指其他疾病,如慢性腎臟病、內分泌疾病、腫瘤、或藥物使用導致的高血壓,可由手術或藥物來治療。陳醫師推估像李先生這種因腎上腺腫瘤導致的醛固酮分泌過多的個案,在國內臨床上並不少見,但許多患者並沒有被診斷出來。

「這類病患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就是吃一輩子的高血壓藥物,但因為連藥物都無法控制,很容易會造成腦中風、心臟疾病、腎衰竭等嚴重後果。」陳至正醫師提醒,年紀輕就有高血壓,持續控制不佳,且有低血鉀時,就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以便對症下藥,血壓趨於穩定,就可以不必服用高血壓藥物。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近期疫情持續爆發,昨(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7例本土確診案例,為防止疫情持續升溫,各縣市均針對疫情做相關的防疫措施,台北市今日宣布關於國中會考及校園防疫的相關措施。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變化,臺北考區國中教育會考公布防疫5大措施:1.採實名制,考場出入口實施分流報到並體溫量測及手部消毒。2.進...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升溫,昨日出現6例感染源不明本土確診,今日又再傳出有新的本土確診。苗栗縣今日宣布提升防疫措施,包含高中以下畢業旅行和校外教學停辦、畢業典禮維持室內100人以下辦理、學校停止開放室內空間、縣府相關活動停辦或延期。苗栗縣疫情指揮中心於今日召開緊急會議,縣長決議指示如下:高中以下學校畢業旅行、校外...

閱讀詳情 »

昨日新增7例本土確診案例,其中6例感染源不明,分別在宜蘭羅東及蘆洲新北,今又傳出基隆也有確診者。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法院備詢時也坦言,很有可能進到第三級。升至第三級後部分營業及公共場域必須關閉,衛福部次長薛瑞元透露,如果地點必較聚集、無法維持社區距離、不容易實名制的都會是第一波停止營業名單。衛福部長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繼新北、宜蘭之後,今(12)日連台北跟基隆都出現本土病例,本土病例短短2日內「多點爆發」,其中,在台北市萬華區「鴻達茶藝館」以及「楓香清茶館」工作的60多歲及50多歲女性更被列為不明感染源,由於兩人工作關係,外界擔憂是否也是群聚?陳時中強調「目前還沒有關聯性」仍待進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