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認知不足!早產問題多 為8成新生兒死亡主因

認知不足!早產問題多 為8成新生兒死亡主因台灣每十個新生兒,就有一位是提早報到的早產兒,平均每天都有近55名早產兒出生。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全、功能較弱,因此容易引發嚴重呼吸道感染,有較高死亡風險,然而根據最近一份全球早產兒現況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的媽媽與準媽媽們對「早產」認知有待加強,只有13%的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未滿37週,疏忽了早產防治的重要性。

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李宏昌說,早產是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的生產;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一般而言,出生體重愈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愈多。因此,早產特別強調妊娠32週以前發生,或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

近來一份全球早產兒現況調查報告指出,僅30%的足月產媽媽、27%的早產兒媽媽與13%的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未滿37週的生產,顯然台灣的媽媽與準媽媽們對「早產」認知不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早產兒數量達1500萬,約佔新生兒比例的10%;台灣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約有20萬名新生兒,若以約1成的比例計算,台灣每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


早產兒易罹患呼吸道感染


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提醒,早產是造成80%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出生週數越提前、體重愈低,可能的併發症就越多,特別對於會威脅到早產兒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現在雖然已有部分早產寶寶有健保提供降低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單株抗體,但是健保只有保護到出生週數28週以下,以及出生週數35週以下罹患慢性肺疾病的早產兒;因此期待台灣政府能共同協助早產照護,針對低收入戶出生週數29到35週的早產兒給予醫療補助,有效降低嬰幼兒的死亡率,關照弱勢家庭。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許瓊心提醒,照顧新生兒寶寶的人要勤洗手,且避免讓寶寶接觸有呼吸道症狀的人,而28週以下的早產兒、35週下併有慢性肺疾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寶貝,有健保給付的預防性抗體可供施打。

在營養照護方面,不論是早產寶寶還是足月寶寶,最好的乳品選擇當然是母乳,對於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或有其他營養問題的早產兒,則需要提供較高的熱量。在熱量上的需求,一般足月新生兒,至少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取熱量達到120大卡才可以長得不錯,而早產兒則需要攝取每天每公斤體重130到140大卡以上熱量,才能維持理想的生長速率。

台灣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鼓勵早產寶寶們,雖然輸在起點,但在完整的健康照護下,就可以贏在終點,因此國健署也提出「健康新世代」計畫,10年內將嬰幼兒死亡率由千分之4,降至千分之2以下。

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台灣早產兒基金會也自台灣台北市政府延伸周邊信義商圈,當天共同點亮紫色燈光,首度集體響應該節日的到來,並邀請民眾拍下2014年台北紫色城市的剪影,上傳到早產兒基金會臉書或個人臉書,手動輸入「@早產兒基金會」標籤,並分享「我支持早產兒,守護小腳丫,跨出大人生」,讓這股紫色力量可以從馬路蔓延網路,喚起社會各界對於早產照護的重視。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趨緩,各行各業已經慢慢解封、逐步恢復常態,但八大行業卻苦等不到解禁的希望,甚至傳出有舞小姐輕生,今(3)日就有八大行業業者在台中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政府給生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公開回應,門檻將會是疫苗覆蓋率至少達到60%以上,「我們會盡量的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李新琳/台北報導 長榮機師再爆2機師突破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日下午證實這兩人案16119、案16120確診,且波及其中一人就讀高中的小孩案16122,陳時中強調,由於高度懷疑是Delta變異株,「必須小心謹慎些!」,決定即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引發關注的是,4例境外移入病例中,3例分別是2名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1例是其中一名機師就讀高中的小孩確診,高度懷疑是Detla變異株,讓中...

閱讀詳情 »

新冠病毒,這或許是它的最大敵人。中研院,發現一種「超級抗體」,能辨識目前所有變異株,也有更強的結合力,不讓病毒逃脫。可望成為重症治療的超強戰力。 救護車聲,此起彼落,今年五六月,染疫死亡率一度高達5%,中央引進單株抗體療法,重症比例下降不少。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9/1):「對於輕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