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高發育延緩 小心恐是內分泌疾病惹禍

身高發育延緩 小心恐是內分泌疾病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我的孩子發育正常嗎?許多家長常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身高矮人一等,小心長不高很可能是內分泌疾病!一名國小學童,原本每年平均長高5公分,小四那年突然不長了,學校老師發現有異,轉介診所檢查,結果發現他的腦內長了一顆瘤,壓迫到腦下垂體,導致腦下腺生長激素不足,經過手術切除腫瘤,並搭配注射生長激素治療,第一年就長高12公分。

收治這名小四生的日安親子診所兒童內分泌醫師范揚灝表示,該學童經由抽血檢查,發現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極低,幾乎測不到。尿液檢查則發現,尿的比重過低,且伴隨多喝、多尿、多渴的尿崩症,進一步做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內長了一顆腫瘤,且已壓迫到腦下垂體,造成腦下腺生長激素缺乏症。

范揚灝強調,所幸該學童的腦內腫瘤及早發現,不然隨著時間增加,腫瘤愈長愈大,可能壓迫視神經,導致眼睛失明,嚴重更可能造成水腦症而危及性命,就不只是長不高的問題。經過腫瘤切除手術後,並配合注射生長激素治療,這名學童第一年就長高12公分,治療4年後身高將近170公分。

身高除了與父母遺傳、飲食、運動有關外,長不高也有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范揚灝指出,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透納氏症候群,以及小胖威利症等內分泌疾病,都會影響生長發育,經由評估後可使用生長激素治療,部份藥品並有健保給付。

此外,家長可透過孩子的生長曲線檢視是否低於3%以下,以及生長速率是否正長,如學齡前一年內身高長不到4公分、青春期時一年長不到6公分,孩子的身高過矮或有生長延緩的問題,也可在醫師評估有需要下,自費施打生長激素治療,至於效果會因人而異,但長高速率至少都會比原本增加30%。

范揚灝指出,生長激素是一種荷爾蒙製劑,體內有生長激素分泌,但反應不佳者,需要注射較高劑量的生長激素、超過生理需求才能長高,而具有記錄功能的智慧注射裝置,可以有效避免注射劑量不正確,並保存每次注射的日期及劑量記錄,可方便監控患者的用藥情況,確保患者的順從性。

何時是注射生長激素的治療時機呢?范揚灝強調,男性青春期是9至14歲,女性為8至13歲,若孩子至青春期後期身高未達理想,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拍攝左手X光片判斷骨齡;若生長板還有空隙,代表還有長高的空間;另外,他也提醒,生長激素只是一個因子,還要搭配均衡飲食、跳躍運動,以及充足的睡眠,身體才能累積足夠的能量長高。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784

相關推薦

天氣氣溫低,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許多人抱著胃說:「我又胃赤酸了」,喉嚨有酸液感,像是難聞又噁心嘔吐前的嘔酸水,非常不舒服。」胃酸分泌過多就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嗎?胃食道逆流有哪一些危險因子?令人擔心的是,如果胃食道逆流控制不佳會有什麼併發症?胃食道逆流可能引發食道癌嗎?來聽聽肝膽腸胃科醫師詳細破解。 (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66歲的王先生4年前腳痛就醫,原以為是膝關節退化,竟發現是腎癌轉移髖關節,趕緊手術切除左腎保命。王先生說,開刀前腳一直很痛,以為像老人家膝關節缺少鈣質、退化,走路很痛苦。術後轉移部位還是痛到難走路,醫師建議用雙重免疫療法治療,5次療程後控制了癌細胞,腳不痛了,終於能好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細胞能被餓死嗎?坊間瘋傳斷食法可以餓死癌細胞的說法,許多癌症病友群起仿效,但醫師提醒,若盲目減少飲食攝取量,小心餓不死癌細胞,反而讓自己先餓死!抗癌謠言滿天飛 誤信恐加速癌症惡化台灣癌症人口逐年增加,根據癌症登記報告,105年癌症新增人數已達10萬5832人,平均每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100萬長者嚴重聽損 失智風險最高增5倍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潛在嚴重聽損人口約有100萬人,只有4.5%採取助聽器矯正。如不矯正,溝通問題首當其衝,也可能產生其他共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指出,遭受輕微、中度、重度聽力障礙的民眾,與聽力正常的民眾相較,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