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誤食有毒河豚 食藥署籲慎選魚肉食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日接獲二起民眾誤食有毒河豚造成中毒案件,所幸就醫後已無大礙; 該署提醒,河豚種類眾多,辨別不易,為確保自身飲食安全,民眾食用魚肉應慎選,避免誤食有毒河豚造成中毒。(照片來源/取自網路)

這二起誤食有毒河豚案一件是撿拾棄置的漁獲自行烹煮食用,另一件是自行捕撈漁獲後烹煮食用,食用後1小時內即發生麻痺等神經性症狀;食藥署指出,臺灣海域中常發現的河豚種類約有30餘種,有些河豚的肝臟、卵巢、精巢、皮膚及腸等具有毒性,部分河豚之肌肉雖然無毒,但其內臟部位可能有毒,在料理的時候毒素很可能會污染到魚肉。

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不會隨高溫烹煮而失去毒性,常見中毒症狀為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中毒嚴重時甚至出現呼吸麻痺、低血壓、心跳減慢等現象。食藥署強調,目前河豚毒中毒並無解毒劑,僅能採支持療法,中毒嚴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險。

食藥署已彙整臺灣常見有毒河豚圖鑑與說明及相關案例,編印有「吃河豚、風險大–臺灣常見有毒河豚(魨)圖鑑手冊」,河豚毒素相關資料可至該署網頁查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22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2歲的陳太太,與丈夫有規律性生活,還搭配中藥調理身體,結婚2年卻沒有懷孕,到醫院進行檢查,其卵巢及子宮都無異常,醫師建議施打排卵針,並以超音波追蹤卵泡生長速度,再配合施打破卵針,去年七夕情人節一舉做人成功,目前已懷孕5個多月。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低鈉飲食少頭痛!國外最新研究發現,每天減少攝取2300毫克的鈉,約1茶匙的鹽,可降低頭痛機率約3成。董氏基金會指出,鹽吃太多會導致血壓上升、血管擴張,引發頭痛,甚至增加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風險,建議每天攝取鈉含量,最好低於2400毫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於2014年,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你容易累、減肥又瘦不下來、又睡不著嗎?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及演譯基金會共同發布的「2014年身體小毛病代表字」中,「累」、「肥」、「眠」、「冷」、「澀」就躍登身體小毛病前五大代表字。該集團技術長周家宇表示,累、肥、眠等問題都是身體正在發炎!其實,這些小毛病都稱不上是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玩笑話說:「男人二十奔騰,三十而立,四十微軟」,那年過50 之後的你,是否有時會感到「無力」呢?別沮喪,這有可能是更年期悄悄來訪了。趙順榮藥師表示,年齡增加,荷爾蒙會遞減,進而會伴隨著更年期的困擾,這時若提升DHEA(Dehydroepiandrosterone去氫皮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