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在享受關節「喀喀作響」的聲音嗎?這「5種喀聲」恐怕是疾病的徵兆,快點掰手指檢查!

作者:布穀鳥的叫喚

 

原文標題:活動肩膀或者下蹲時,骨頭咔咔響,這是怎麼了?

 

總覺得年齡大了,骨頭好像不大好了。

 

轉動轉動肩膀或者下蹲系個鞋帶,就能聽到骨頭咔咔作響。不知道的人,總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關節炎呢?

 

這次丁當請來了一個外科醫生,給大家講講這個「咔咔聲」是怎麼回事。

 

還在享受關節「喀喀作響」的聲音嗎?這「5種喀聲」恐怕是疾病的徵兆,快點掰手指檢查!

 

 

 

●   ●   ●

 

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彈響

 

就像我們小時候看香港黑幫片,裡頭的主角都會經常把手指掰得咔咔作響一樣,活動肩膀以及下蹲時聽到的咔咔聲,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由於關節腔內的氣體震動造成的。

 

全身各處的正常關節之間都有個空隙,叫做關節腔。

 

雖然叫腔,但是其實裡頭的空隙充滿着液體,正常的時候關節的兩面靠液體吸在一起,保證我們的關節潤滑地工作,我們才能做拿筷子、拉扶手、下蹲等動作。

 

當關節受到拉或者折的時候,關節腔中間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腔隙。周圍的氣體就急速向腔隙內擴散,與液體一起,發出清脆的響聲。這就是我們聽到的咔咔聲。

 

 

●   ●   ●

 

並不是所有的咔咔聲都是正常的

 

稱得上是生理性彈響的,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 只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時;

  2. 彈響前,關節必須有一定時間的休息期;

  3. 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

  4. 伴有疼痛或不適感, 彈響後常有輕鬆感;當然,有時疼痛或不適可能並不明顯。

 

如果不符合上述 4 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即為病理性彈響。

 

常見的一些病理性彈響和可能的疾病:

 

  • 肩關節病理性彈響——一般為外傷,常為肌肉拉傷;

  • 肘關節病理性彈響——可能是骨頭脫位,也可能是關節太靈活;

  • 腳踝病理性彈響——跟腱承受力量過大,或肌腱受損;

  • 膝關節病理性彈響——常為軟骨撕裂;

  • 下巴病理性彈響——常有顳頜關節問題或磨牙的問題。

 

 

●   ●   ●

 

聽見咔咔聲,是不是不用治療?

 

就像前面說的,如果是生理性的彈響,不用進行特殊治療,病理性的,就需要及早治療。

 

拿常見的膝關節彈響來說,我們醫生一般叫它「彈響膝」,可能是生理性彈響,由於缺乏運動,造成關節腔內液體太少,就容易聽到彈響;還有可能是膝關節的多種損傷造成。

 

如果自己判斷不了,還是交給專業醫生來檢查下吧,如果經過醫生檢查後,能夠確定沒有什麼發生關節病變,那麼就是單純的彈響膝。單純的彈響膝沒有任何痛苦,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大,不用進行任何特殊治療。

 

但是如果在下蹲等動作時感到明顯疼痛,那就可能是病理性彈響膝了,而其中,半月板損傷是最常見的原因。

 

這時就需要儘快去醫院,讓醫生綜合病史、症狀和 X 光或 MRI 等影像學檢查作出判斷。

 

還在享受關節「喀喀作響」的聲音嗎?這「5種喀聲」恐怕是疾病的徵兆,快點掰手指檢查!

 

 

最後,丁當還幫大家問了兩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1. 經常彈響會不會造成關節炎?

彈響時,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末梢神經會受到刺激,從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解痙、消炎,不會造成關節損傷,所以並不會發生關節炎。

 

2. 掰手指會不會導致手指變粗?

掰手指並不會導致關節粗大。因為關節粗大的實質,是關節受損後的骨質增生。既然關節沒有損傷,自然關節也不會變大。

  

 

圖片來源: 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如在其他微信公眾號,或丁香醫生公眾號入駐的內容平台(包括但不限於知乎、今日頭條、QQ 公眾平台、天天快報、淘寶頭條)看到本平台授權的文章,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授權轉載,不可直接二次轉載。

 

丁香醫生是中國最大的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這裡除了有專業醫生寫給你的健康科普,還有中文互聯網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和醫療信息數據庫,你還可以通過丁香醫生旗下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台「來問醫生」在線向醫生提問。

 

還在享受關節「喀喀作響」的聲音嗎?這「5種喀聲」恐怕是疾病的徵兆,快點掰手指檢查!

相關推薦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本土劇女神曾莞婷除了演技好,私底下更是保養達人,已經36歲的她,皮膚不僅水嫩Q彈,身材更是玲瓏有致,完全就是少女啊!這到底怎麼辦到的呢?讓儂編帶你一起看看我們女神保持永遠18歲的秘密吧~   1.跟精緻澱粉類食物說NO! 像是麵包、白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醫護人員為完整醫療體系的核心,為提倡尊重生命,大林慈濟醫院邀集醫護、行政人員共同走進田野間,體驗農夫插秧耕田的辛勞;院長賴寧生呼籲醫護夥伴,透過親手耕植作物,盼更能體悟尊重生命之重要。大林慈院逾 40 名人員親手插秧 體驗農耕艱辛由賴寧生帶領大林慈濟醫院超過 40 位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老人便秘問題,中醫茶飲來順腸!老年人常見的便秘問題,可能引發肥胖、體臭、腹脹、厭食、癌症、神經衰弱、心血管等疾病。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喬韻文表示,便秘的後遺症很多,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猝死,需要及時治療以避免遺憾。中醫「便秘」分三型 對應茶飲可緩解中醫將「便秘」簡單的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病人常認為吃藥傷肝、腎,尤其抗拒吃藥控血脂,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黃博彥對此表示,降血脂藥對肝、腎風險較低,但一些人會有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等副作用,醫師會調整病人藥量,減少副作用,最好將血脂控制100 mg/dl以下。吃對藥防傷身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