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重要!把握九個飲食原則!大大減少罹患癌症機率!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約40%的癌症患者與飲食習慣、食物加工、烹飪方法等因素有關,30%的癌症與生活習慣,特別是與吸煙、喝酒有關。因此,只要我們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重要!把握九個飲食原則!大大減少罹患癌症機率!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餐飲食有規律,不暴飲暴食,不大魚大肉,冷熱要平衡,雜精要搭配,膳食均衡,葷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每天食物品種越多越能獲得全面豐富的營養素。注意食物多樣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

2、順應天然,少吃精加工的食品
不吃酸漬、鹽醃、煙熏、燒烤、煎炸以及添加色素香精的食品。烤魚、烤肉時應避免肉質燒焦,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肉及熏肉只能偶爾食用。少吃一些酸菜、醃菜和泡菜,這些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人體遇到蛋白質分解的氨就可以結合成為亞硝氨,這是導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3、多吃澱粉類食物 
經常吃各種穀類、豆類、紅薯、植物類根莖。食物中的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高纖維飲食有可能預防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的發生。

4、多吃蔬菜水果 
每天應吃400~600克果蔬,其中綠葉蔬菜、胡蘿蔔、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最強。每天要吃五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才有持續防癌作用。吃水果的原則為飯前一個小時,飯後兩個小時(柿子,香蕉,橘子,番茄等不適合空腹吃)。

5、戒煙限酒
喝酒引起的胃潰瘍和酒精性肝硬化都是癌前病變,可直接導致癌症。喝傷了胃,喝壞了肝,胃癌和肝癌就不遠了。經常飲酒還會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等的危險。即使要喝,也儘量控制不超過二兩,相當於250ml啤酒、100ml紅酒或25ml白酒。不要抽煙,或者戒煙。抽煙的人有一半會死於與抽煙相關的疾病,其中很多是癌症。在美國,90%的肺癌是直接由抽煙引起的,另外有3%是因為吸入二手煙造成的。

6、減少紅肉攝入量
紅肉會增加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腎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危險。每天吃紅肉應少於90g,最好用魚和家禽代替紅肉(即牛、羊、豬肉)。高脂肪飲食可能與前列腺癌、胰腺癌有關係,故要限制高脂飲食,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多以植物油代替。

7、限制鹽和調料
限制醃制食品的攝入並控制鹽和調料的使用,高鹽飲食會增加胃癌的患病率。

8、不吃污染黴變食物
不要食用過期或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少吃含黃曲毒素高的食物,如發黴的花生、花生醬、黴變的食物,這些食物具有相當強的致癌性。

9、合理進補來提高免疫力
適當補充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蟲草、人參、蜂王漿、西洋參、靈芝、枸杞、黑木耳、薏苡仁、紅棗、大蒜、海藻、香菇、蘿蔔、蘑菇、納豆等;多吃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紅薯、西蘭花、胡蘿蔔、洋蔥、蕃茄、甜菜根、黃瓜、甘藍、檸檬、芽菜、豆類等。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約40%的癌症患者與飲食習慣、食物加工、烹飪方法等因素有關,30%的癌症與生活習慣,特別是與吸煙、喝酒有關。因此,只要我們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歡迎分享!

相關文章閱讀:

你不能不知道!養身一定要關注的六個『健康三角區』!

(女生必看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5188

相關推薦

王金洲醫師表示腦部的腫瘤有一大部分是從肺癌來的。基本上是很常見的地方,大概剛發現肺癌的人有15%有腦轉移。即使剛發現時沒有,最後所有肺癌病人,總共大約有30%都有腦轉移。   甚至有些人因為神經症狀先去神經科,結果最後診斷結果是肺癌。可能原本沒有咳嗽、胸悶。症狀都是頭痛、記憶力的問題,可...

閱讀詳情 »

夏季即將來臨,也是腸病毒好發的季節之一,如何讓家中孩童遠離腸病毒威脅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除了留意個人衛生之外,「玩具清潔」也是居家防疫的重點之一!提醒家長應定期幫孩童清洗玩具,絨毛玩偶可水洗或擦拭後放在陽光下曝曬,若是塑膠玩具則可採用消毒水擦拭、風乾,維持玩具清潔,也有助降低病菌傳播的風險喔...

閱讀詳情 »

王金洲醫師表示腦部的腫瘤有一大部分是從肺癌來的。基本上是很常見的地方,大概剛發現肺癌的人有15%有腦轉移。即使剛發現時沒有,最後所有肺癌病人,總共大約有30%都有腦轉移。   甚至有些人因為神經症狀先去神經科,結果最後診斷結果是肺癌。可能原本沒有咳嗽、胸悶。症狀都是頭痛、記憶力的問題,可...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冬天天氣一冷許多人一早就開始噴嚏打個不停,鼻涕不停留呀留,沒多久整包衛生紙都被抽完啦!但鼻子過敏這種事,到底有沒有辦法根治呢? 今天邀請到台北全德中醫診所副院長/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慈文來帶大家先了解鼻子的運作機制與鼻子過敏的成因。 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