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

老年人清熱去火

老人年紀大,體質相對虛弱,遇到病邪、火邪、燥邪侵入時,抵禦能力差,邪氣滯留體內,容易鬱結而化火。另外,老人易出現陰液虧虛,虛火上升。

 

老年人清熱的策略

  • 老人對發熱反應不敏感,當出現頭暈乏力、精神萎靡時要及時測量體溫。老人皮下組織鬆弛,溫度計不易貼緊,可測量口腔溫度或肛門溫度。
  • 老人發熱,所需的水分比平時多,應鼓勵病人多飲水,可多喝綠豆湯、西

瓜汁及蜂蜜水等。發熱後多吃易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

老年人去火的策略

  • 飲食宜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少吃油炸、煎烤及燻製的食物,盡量避免辛辣厚味的調味品,如生薑、辣椒、胡椒、八角、肉桂、丁香等。
  • 老年人大多陰虛火旺,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服用滋陰降火類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對預防老年人「上火」有一定的作用。
  • 保持睡眠品質,禁止吸菸飲酒,堅持進行適宜的鍛鍊,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清熱去火的食材推薦水果雪梨、檸檬、香蕉、櫻桃、草莓、葡萄、香瓜蔬菜山藥、百合、蓮藕、白蘿蔔、冬瓜、綠花椰、紫甘藍、海帶其他綠豆、豆腐、荷葉、生地黃、蓮子芯、麥冬、薏仁

 

專家這樣講

老人適當補充膳食纖維

老人一般喜歡精細食品,飲食中攝入的膳食纖維太少,加上自身腸道蠕動功能差,腺體分泌減少,易導致便秘,中醫稱之為陰虛液虧,「無水行舟」,是虛火內燥的常見表現。因此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品,如四季豆、玉米、胡蘿蔔、白菜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短期服用蜂蜜或麻仁等潤腸通便的中成藥。

老人發熱時要及時去醫院診治,按醫生要求用藥。

 

清熱

綠豆玉米粥 

主料 綠豆40 克、百合15 克、白米50 克、玉米粒、胡蘿蔔各30 克。

配料 香油、鹽各適量。

做法

  1. 白米、綠豆均泡發洗淨;胡蘿蔔洗淨,切丁;玉米粒洗淨;百合洗淨,切片。
  2. 鍋置火上,倒入清水,放入白米、綠豆煮至開花。加入胡蘿蔔、玉米、百合同煮至粥濃稠狀,調入鹽、香油拌勻即可。

功效解讀

此粥有清熱祛暑、瀉火解毒、降低血脂等功效。

 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

去火

杏仁菜膽豬肺湯

主料 菜膽50 克、杏仁20 克、豬肺250克、黑棗5 粒。

配料 薑、鹽、味精等適量。

做法

  1. 杏仁洗淨,溫水浸泡,去皮、尖;黑棗、菜膽洗淨。豬肺注水、擠壓,反覆多次,直到血水去盡、豬肺變白,切成塊狀,汆燙。
  2. 燒鍋放薑,將豬肺爆炒5 分鐘左右,將清水及所有材料放入瓦鍋內,大火煲開後,改用文火煲3 小時,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解讀

此湯有養肺固表、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

 


專家給出預防上火、發熱的4點建議

治未病

古人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說,就是說好的醫生本事體現在人還未患病時,就能夠未病先預防,先治療了。治未病也是養生的核心內容,平時從各種生活細節做起,了解防病知識,摒棄那些會導致發熱、上火和其他疾病的生活習慣。

調身心

身體得病往往和心理健康有關,所謂病由心生,心情煩躁、脾氣暴躁、容易上火這已經是公認的了。《黃帝內經》中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面對社會各種壓力不要浮躁,保持平靜之心,順從真氣,精氣和神氣留在體內,不要外洩,如此調養怎麼還會得病?平時可以練習太極拳、氣功、瑜珈這些修身養性的功法。

飲食清淡

俗話說「病從口入」,吃不潔食物、沒有吃對食物都會引發疾病,預防發熱、上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飲食清淡,適當吃些清熱去火的食物。清淡飲食指的是少油膩、少糖、少鹽、不辛辣的飲食,其中還能體現食物的真味。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甘厚味油膩食物。

平衡體質

平衡體質才不容易導致火氣泛濫。

九種體質劃分中陰虛體質容易內熱,需 從五臟六腑調養,消除腎虛、肝虛、脾胃虛、肺虛等症狀;濕熱體質容易暗耗陰血,情志過激而生火,要適當選擇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紅豆、山藥等。另外,平衡體質可以穩定身體健康,牢固防病堡壘。

本文摘自《不上火身體就健康》一書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

 

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銀髮族清熱去火這樣做|《不上火身體就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人類智庫 www.humanbooks.com.tw》;歡迎加入《人類智庫》 www.facebook.com/humanbooks 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5)日新增2百多例本土病例,使得醫療量能的乘載量又再次受關注;以及多國都讓確診者在家隔離,台灣何時會跟進,備受討論。在今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指揮官陳時中說明,如果單日確診人數多達1千5百例,將啟動「居家隔離」。 醫療量能充裕 全國空床率67.1% 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5)日新增216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為65例,包含落地採檢的28例。連假最後一天,單日確診數出現2百多例個案。 依照各地的確診人數區分,台北市28人、新北市91人、桃園市11人、台中市5人、高雄市10人、台南市1人、基隆市33人、新竹縣1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來運動風氣漸盛,越來越多人除了減重之外也開始強調「增肌」,包含「肌力訓練」及「蛋白質攝取」的重要性。但其實,蛋白質在成為所有健人們最在意的營養素之前,本就在所有人的體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擁有營養師資格的肌力與體能教練吳皓宇表示,人體舉凡生長、發育、建造和修補細胞等功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6歲的林小姐從去年底開始,陸續有乾咳跟吞嚥卡的症狀,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就醫醫師建議林小姐接受上消化內視鏡檢查,但因症狀輕微,林小姐都自行買藥控制,直到三個月後,終於接受胃鏡檢查,於胃鏡下發現胃食道交接處有腫瘤,輔以窄頻影像技術診斷,同時接受切片檢查確診為惡性癌症細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