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失眠焦慮 小心恐慌症上身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恐慌症不但會造成心理不適,也會因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症狀,甚至有人會出現長期失眠與焦慮;身心醫學科醫師張元鳳指出,包括突然暈眩、頭痛、心悸、胸口悶痛等症狀,都為典型的恐慌症,且雖檢查時身體器官並無異狀,但卻有心跳急速或喘不過氣等現象發生。

恐慌症屬於身心疾病,千萬別因害怕被貼標籤,而延遲治療,嚴重恐影響日常生活;張元鳳醫師表示,大多數民眾對於疾病的認識不足,其實恐慌症就像任何一種疾病一樣,只是科別與治療等方式有差別,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較為妥當。

根據醫學研究,恐慌症是因體質緣故,促使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進而影響自律神經的穩定性;張元鳳說,患者所感受的不適,影響不只是身體,而是心裡的不舒服,甚至也會合併憂鬱症、睡眠障礙等疾病,造成因果循環。

焦慮是常見的情緒之一,但若過度且持續性的焦慮,導致身心失調,就必須盡快尋求治療;張元鳳呼籲,若有失眠、焦慮、全身顫抖、呼吸不到空氣,甚至有快要死掉的感覺,就可能是恐慌症所引起的症狀,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44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53歲的陳阿姨,前年洗澡時發現左側頸部有個小硬塊,起初以為是淋巴結節而置之不理,沒想到腫塊不但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大宛如雞蛋一般,家人發覺事態嚴重,趕緊帶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負責收治此患者的奇美醫院一般外科王文慶醫師表示,經細針抽吸檢查後,確診罹患甲狀腺癌第二期,腫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用英文輸入指令與LINE機器人對話,就能操控南瓜造型機器人,要鬼魂機器人旋轉前進,也只要動動手就可以。艾普客科技總經理李佰聰表示,這串簡單英文語法其實就是「LiveCode」程式語言,打破過去編寫程式語言艱澀難懂的刻板印象。科見美語總經理侯光杰說明,「Live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可控制體重也可延年益壽,除了生理上的好處,還能使心理快樂,改造大腦,提升生產力,如果懶得跑步,走路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方法,除了可以使代謝加快,也能夠加強訓練肺活量,更重要的是,保持運動習慣,可以遠離慢性疾病。 健走好入門 穿著輕便服裝 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北部一名6歲幼童,日前出現發燒、疱疹性咽峽炎、肌抽躍,以及下肢無力等症狀,經醫師診斷確診為感染腸病毒重症;因個案及時就醫治療,病情穩定後,已康復出院。 連兩周腸病毒疫情上升 根據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1萬3143人次,較前一周1萬1109...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