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手腳無力 原來是巴金森氏症惹禍

長期手腳無力 原來是巴金森氏症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68歲女性,常感到右邊手腳無力,且全身疲累,起初以為是頸椎長骨刺導致,但經過多次復健依舊無效,直到進一步檢查,醫師發現患者不僅走路,連其他動作都變得緩慢,尤其右側肢體較左側僵硬,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目前透過藥物控制後,症狀已逐漸改善。

隨年齡增長 行走困難機率更高

根據國外針對社區老人研究顯示,32%的老人都有行走困難問題,且隨著年齡越高,發生比率也變高,80歲以上老人僅38%走路正常,發生異常的老人中,佔46%是因神經系統導致,25.5%是非神經性疾病引起,28.5%是合併神經系統和非神經系統疾病問題,尤其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老人健康問題更值得各界注意。

走路功能漸衰退 不動反而加速老化

隨著年齡自然老化過程,的確會造成老人走路功能衰退,但這時更應小心跌倒,以免引發其他併發症;成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函潔指出,但部分老人因怕跌倒反而不想活動,但越不動反而越無力,加快活動力和認知功能衰退,惡性循環下,就會使健康每下愈況,甚至埋下引起疾病的導火線。

出現走路困難 恐是健康亮警訊

臨床上,造成步態異常的神經疾病包括感覺缺損、脊髓病變、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常壓性水腦等,但若要找出原因,就必須進一步接受評估和檢查,對症下藥;謝函潔醫師呼籲,像是有些患者求診時,常抱怨腳容易痠麻或無力,甚至抱怨頭暈等問題,這時就必須從中一一問診和檢查,才能真正找出問題所在,解決病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1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從一個人的打鼾聲音頻率,可以了解這人的心血管健康狀況。長庚醫院醫療團隊發現,一個人打鼾聲音頻率若屬於中高頻,頸動脈中層厚度越容易增厚,出現血管斑塊掉落、中風、心血管疾病等機率也會上升。台灣音聲研究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發言人李學禹醫師提醒,當發現枕邊人或親友鼾聲改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東北季風影響,全台各地天氣濕冷,可能造成流感病毒活躍,但公費、自費流感疫苗已近用罄,沒打到流感疫苗怎麼辦?疾管署建議,平時做好勤洗手,進出人多場所戴上口罩,也能降低感染流感的機率,不必太過擔心。 公費流感疫苗剩1萬劑 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台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今年剛滿六歲的金吉拉貓咪,飼主在四年前發現他會不自主的一直舔毛,起初不以為意,以為僅是換季脫毛,不久後發現毛孩子開始全身起紅色斑塊並且開始嚴重掉毛,才發現原來已感染異位性及心因性皮膚炎,飼主因為奔走各個診間中而心力交瘁,所幸最後找到正確的治療,成功找回貓咪的健康和美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