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節腫得像麵龜 幼年型關節炎需早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小朋友也有關節炎!今年6歲的陳小妹妹,因為每天發燒、關節紅腫熱痛,發炎時,會痛到動彈不得,甚至稍微一碰就劇痛。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半年後才查出是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提醒,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的少年或幼童,需及早就醫檢查和確認,掌握治療黃金期,才能免於關節被破壞或永久變形。

一般人聽到關節炎常會以為是成年人或是老人的疾病,其實,小小年紀的幼兒,也可能會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起來甚至比成年人更加嚴重。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會導致關節腔內的滑膜發炎,當大量的發炎細胞聚集在關節內,就會產生紅熱腫痛的症狀,接著開始侵蝕骨頭、肌肉以及韌帶,造成患者關節變形無法正常活動,甚至失去行動力。

通常病童在早期時會有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等現象。由於一般感染性關節炎通常不超過兩至三個星期,所以如果發炎時間超過六個星期以上,且已排除其他原因不明的慢性關節炎,就要高度懷疑是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黃光永指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成人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的地方,主要在於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發生於16歲以下的兒童,且好發於大關節而不是小關節,且較易有明顯的關節外的症狀,例如發燒、肝脾腫大、淋巴腺腫大、貧血、皮膚疹、肋膜炎及心包炎等。

3-4歲以及10歲是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的兩個高峰期,目前臨床發病案例最小年齡為2歲。黃永光說,目前治療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有三大類,分別是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疾病修飾抗風濕藥與生物製劑,約有1/3的小朋友可望在治療後的半年內有效控制病情。

黃永光也提醒家長,倘若小朋友在早上起床後,常說關節痛或腳痛,而且疼痛情形超過六個星期,家長就要注意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因有時會被誤以為生長痛而誤診,需細心排除其他關節痛的原因,才能盡早確診、盡早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914

相關推薦

很多人都喜歡在飯前或飯後吃點水果幫助消化,或者直接平時就食用水果補充所需成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多吃水果的好處了。只不過,水果吃法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早中晚吃什麼水果好?飯前最好別吃什麼水果?飯後又該選擇什麼水果?多數人都不知道吧,不過不要緊,看了本文你就會有深層的了解了。   早上最宜:蘋...

閱讀詳情 »

早晨醒來後,揉揉惺忪的睡眼、光著腳著急忙慌地下床洗漱、不吃早餐就去趕車上班……這應該是大多數上班族們早起時的一連串熟悉動作了,看似平常無奇的動作其實都是隱藏著健康危機呢,因為這些認為合情合理的習慣可能就給你招來一身病。 早起揉眼會感染早晨被鬧鐘叫醒後,不少人會下意識地揉揉...

閱讀詳情 »

如果我們把人體比如為一輛汽車,那麼我們不僅要會開車,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學會保養車;可現在很多人更關注對車的保養,卻忽視了對自身人體的保養。人體是個有機整體,但每個“零件”都注定會走向衰老,這種衰老是不可逆的,只是衰老的過程卻有先有後,近日,美國梅奧診所的專家為大家揭示了其中的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