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非典型帕金森氏症 恐致無法行走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 恐致無法行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一些年紀較大的民眾,常出現手腳無力、行走困難等症狀,被診斷為頸椎壓迫所造成,但其實非典型帕金森氏症也會出現類似症狀,一不察覺就容易混淆。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表示,有些病患在接受頸椎手術後,仍無法走路,改以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藥物治療,終於恢復正常走路功能,提醒患者,若頸椎壓迫問題不嚴重,應請神經內科醫師進一步診斷確診,才能對症治療。

葉守正主任指出,許多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患者,都曾被誤認為是頸椎壓迫,造成無法走路。舉例來說,一位52歲男性病患,經影像診斷後發現,頸椎壓迫較輕微,應不至於無法走路,最後診斷為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服藥一周後,便可不用拐杖即可行走。另一位50歲的女性,被診斷為頸椎壓迫而開刀,但手術後更無法走路,改以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治療後,經持續服藥,已可自行走路。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與典型帕金森氏症,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肢體靜止性的顫抖,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往往不會有肢體顫抖現象,但卻有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表情僵硬、手腳不聽使喚、身體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焦慮等情形。以上症狀容易被視為老化、失智或頸椎神經等問題,但其實是一種腦部神經障礙疾病。

葉守正說,若是頸椎神經壓迫造成無法行走,最好的方式是開刀治療;若是罹患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可以藥物治療,免於平白挨刀。若是頸椎神經壓迫問題不嚴重,同時有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可尋求神經內科醫師做鑑別診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85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詩恩/台中報導】張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最近時常感到肛門不舒服,一開始只有悶悶脹脹的感覺,忍了2、3天後,竟然變得又腫又痛,連椅子都坐不住,他趕緊到長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檢查,才知道是「肛門瘻管膿瘍」在作怪。經新式肛門瘻管內視鏡微創手術後,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只需要定期至門診追蹤。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根據美國中情局(CIA)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報告,台灣是全球生育率倒數第1的國家;而根據內政部資料,台灣去年只有16萬5,249名新生兒,更是創下人口新低。 研華攜手宏其婦幼醫院、金捷生物科技 全台首創智慧產房 全球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公司攜手宏其婦幼醫院、金捷生物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每年的10月11日是「聯合國國際女孩日」,我國也將該日訂為「台灣女孩日」,今年度國際女孩日主題「數字時代,我們這一代」,強調為自由快樂進行表達,藉由今年拓展未來的道路,以達成性別平等之普世價值。 為響應聯合國消弭性別歧視,營造社會性別平權環境,國民健康署特別舉辦「女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飲食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忙碌的生活中,有多久沒有好好跟長輩一起吃飯了呢?適逢重陽節的到來,透過與家人或親朋好友的餐桌食光,相信可以帶給長輩更多幸福感。 因應高齡化社會 國健署深入社區推老人共餐 根據資料顯示,預估台灣將於2025年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