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頸動脈狹窄 嚴重恐致腦中風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好發於老年人的頸動脈狹窄,是導致梗塞性腦中風的隱形殺手!醫師指出,具有危險因子糖尿病、高血壓、抽菸、酒精及高血脂者,容易因動脈粥狀硬化使頸動脈狹窄,若狹窄越嚴重,愈易發生梗塞性腦中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安正表示,頸動脈狹窄是導致梗塞性腦中風的重要致病機轉,主因動脈粥狀硬化引起。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因此頸動脈若嚴重狹窄導致腦血流不足,或是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阻塞遠端血管,即引起腦梗塞。

糖尿病、高血壓、抽煙、酒精及高血脂是頸動脈狹窄的5大危險因子,也因如此,無症狀狹窄大於50%患者,5年心血管疾病增加50%。至於腦中風危險,有症狀狹窄大於70%患者有20.2%機率;無症狀狹窄大於75%則為8.5%。

劉安正解釋,臨床上將頸動脈狹窄分為症狀與無症狀兩種,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是指在最近6個月內發生過與頸動脈狹窄同側的單眼暫時性黑矇、短暫腦缺血發作等症狀;無症狀則可能頭暈甚或昏倒。

劉安正提醒,民眾若有多重心血管危險因子,伴有症狀的冠狀動脈疾病或周邊動脈疾病,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頸動脈內膜手術或支架置放後,建議追蹤頸動脈狹窄情況。至於評估頸動脈狹窄的程度,以血管攝影為優先考慮,也可利用其它非侵襲性檢查,如頸動脈超音波、磁振血管攝影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等輔助診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89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壓力大,經常熬夜、晚睡,作息、飲食不正常的後果,更反映在頭皮上,容易出油、敏感、冒白髮及掉髮4大問題。中醫師張文馨建議,洗髮時可以按摩頭皮,促進氣血經絡通暢,幫助改善頂上4大問題。經絡失調 影響頭皮狀況中醫觀點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中醫師張文馨指出,人體中多條與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綜合報導)美國每年約有540萬人確診為皮膚癌,而高致死率的黑色素瘤經常難以辦別;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設計一套演算法運用人工智慧進行皮膚癌診斷,準確度等同於皮膚專科醫師,成果已發表於《自然》期刊。75%皮膚癌患者 死於黑色素瘤皮膚癌是世界最為常見的癌症之一,其中致死率最高的黑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某天早上陳奶奶的兒子發現陳奶奶躺在床上叫不醒,緊急送急診,到院時已無心跳、呼吸,急救後恢復生命徵象,送往加護病房繼續治療。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全家人慌了手腳。看著陳奶奶身上插著各種陌生管路及儀器,讓家人也都跟著病情心情起伏,加上對於病情不了解、探病只有短短30分鐘,欲詢問病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柯欣妤報導)在台北市獨立生活的蔡爺爺和蔡奶奶,因為蔡爺爺身體不適住院,然而出院之後,不僅擾亂了兩人的生活步調,也打亂住在桃園市兒子的日常。其實,台北市衛生局於106年2月起,推動精進出院準備銜接長期照顧無縫接軌服務,由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醫院的出院準備小組,於病患出院前在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