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飲食多吃益生源 腸道健康不便秘

飲食多吃益生源 腸道健康不便秘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大腸癌連續6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近萬人罹患大腸癌,而長期便祕容易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營養師建議,日常飲食可適量攝取益生源的食物,例如五穀根莖類、水果蔬菜類,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寡糖,可幫助腸道有益菌生長。

馬偕醫院營養課臨床組長趙強表示,當食物經過消化吸收,殘留的渣滓會在腸道堆積形成糞便;若發生便祕,糞便則會被腸道內的細菌發酵,不但會產生臭氣,還會製造許多有害物質,導致腸道鹼性化,使有益菌不易生存而死亡,長期下來,造成腸道細胞死亡或突變,最後形成惡性腫瘤。

如何預防發生便祕呢?趙強指出,人體腸道中有多種有益菌,維持腸道健康、保持腸道通暢,日常飲食可適量攝取有助於有益菌生長的益生源,例如含有膳食纖維及寡糖的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蔬菜水果類及蕈類。

趙強舉例,蕎麥、燕麥、糙米、薏仁、地瓜、馬鈴薯、芋頭、香蕉、木瓜、蘋果、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等,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寡糖,可以增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通過的時間,減少有毒物質接觸腸黏膜的機會,進而預防便祕、大腸癌。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1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因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國健署及相關醫學會、醫師都開始提倡應重視肌少症,肌少症是最近幾年在全球興起的文明病,而在台灣又屬中高齡族群的比例最高,此外,肌少症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許多沒有運動習慣、追求紙片人身材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肌少症的症狀。肌肉量少、肌力弱、體能差 也都算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醫院群聚再擴大,今(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桃園某醫院1名醫師確診(第856例),在1月10日曾經與第838例個案(首名確診醫師)在病房接觸,群聚事件發生後匡列接觸者,第1次採檢陰性,當第852例(護理師)確診後,再度匡列採檢確診,第856例目前接觸者與社區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特別報導】桃園某醫院群聚不斷擴大,第838例(首例醫師)確診前仍在社區活動,傳染給女友護理師(第839例),在醫院值班時接觸同病房護理師(第852例),雖然首驗陰性,但接觸者身體有異狀未先主動通報醫院,到社區診所就醫,同時第856例(會診醫師)有妥善保護仍確診,指揮中心坦承都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7)日除再增1名本土個案外,也新增3名境外移入新冠患者,都來自於印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全台累計855名新冠患者,分別為756例境外移入,6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853例與第854例都是印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