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驚爆!25大醫院財報全揭密 肥老闆瘦醫護手法曝光!│財訊雙週刊

財團醫院搬錢術

為什麼有那麼多財團都愛蓋醫院?為什麼那麼多上市櫃公司老闆都愛把股票捐給醫院?他們真的都是佛心慈悲?還是其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黑幕?當然,這其中確有許多善心人士,但也不乏為數眾多的貪財老闆。《財訊》透過財報比對,揭開財團法人醫院不為人知的搬錢術。

文/洪綾襄

驚爆!25大醫院財報全揭密 肥老闆瘦醫護手法曝光!│財訊雙週刊

「現在醫師真的、真的很缺,我有用過波蘭醫師,素質其實還不錯,最慘的是中南部很多小型基層醫院找不到醫師,只好引進菲律賓、泰國、蒙古等無照醫師當開刀房醫師;聽說政府還要研議繼續開放更多外醫、外護,」一位不願具名的醫院院長透露。缺人、工作量大,但所得卻一年不如一年。根據推估,1個內科主治醫師每個月最少排72小時的門診、照顧最少300人次的住院病人、做40個大腸鏡,才能領到約10萬元的薪資,要是業績不好,薪水可能比最基層的住院醫師還低。因此,這幾年,醫護人員不是往醫美等領域發展,就是離開台灣到中國或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發展。

醫療體系病得不輕!
無醫師、無床位、無好藥

醫護人員欠缺,到最後,有病床也無法收治病人,床都開不出來了。「勉強超收會出人命!」剛開完醫務會議的台北醫學大學醫管系教授黃崇謙感嘆,每逢歲末年終,北醫的急診病人總是等不到床位,但人手不夠也束手無策。有病床、沒人手,有藥品、效果卻不好。「長庚醫院從我當住院醫師至今,已經幾乎把所有原廠藥換成更有利潤的台廠學名藥了,就算病人、醫師不斷反映療效不佳也沒用,」去年底以《我為何離開長庚醫院》一文批評醫院使用學名藥、引起醫界軒然大波的高雄長庚皮膚科前主任吳唯銘無奈地說。無醫師、無床位、無好藥,台灣醫療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但弔詭的是,醫院卻不斷擴張規模,新院區一家一家動土、設備一台比一台先進昂貴。去年長庚標下新北市土城醫院的BOT案,規畫成上千床的教學醫院;一旁總是門庭若市的亞東醫院則重新裝修大樓門面;而在彰化的秀傳則宣布重金投入智慧醫材,未來還要再發展國際醫療。這幾家醫院高調的動作,都與底層醫護人員大嘆血汗的情況,完全矛盾。長庚、秀傳、亞東??這些醫院真的沒錢提高醫護人員待遇嗎?根據衛福部去年底公布的醫療財團法人2013年財報顯示,目前全台有2萬多家醫療院所、共9萬8000張病床,其中,52家醫療財團法人一年吃掉健保1441.5億元,占比高達4分之1。長庚蟬聯最賺錢的醫院,一三年稅後盈餘19億元,雖然創下史上新低(過去都有百億元之譜),但醫務收入卻高達508億元,醫療利益率也有2.25%;亞東則賺4.22億元;秀傳也有0.3億元。

 

【原文刊載於《財訊雙週刊》471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財訊雙週刊》官方網站;《財訊雙週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在台灣,口腔的「國病」非牙周病莫屬!衛福部統計,平均每10人就有9人罹患不等程度的牙周病!牙齦炎和牙周疾病方面的治療,亦一直高居健保支出的前幾名。但在牙醫門診最常碰到的嚴重牙周病病患反應往往是「我怎麼都沒什麼感覺呢?」牙醫師表示,只要做對兩件...

閱讀詳情 »

身體因疼痛而就診,但到底該如何讓醫師瞭解自己痛在哪?有多痛?是哪種痛?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清楚自述疼痛的部位、程度、類型是幫助醫師釐清病情的關鍵第一步,提醒民眾可用指的、畫的、說的方式讓醫師瞭解,包括說明病發疼痛的感覺以及併發症,都有助於讓醫師更清楚掌握疼痛病因,以利對症治療。  疼痛...

閱讀詳情 »

▲(照/亞東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中青春期孩子突然失眠又暴躁,家長得當心是病兆!門診就有一名剛升上國三的小女生,晚上時常失眠,有時候還會覺得心跳很快,家人起初認為只是課業壓力大,沒有太過在意,沒想到持續一、二個月,脖子還越腫越大,帶往就醫經抽血檢查後,才發現其實是「葛瑞夫茲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盛雯/台北報導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未歇,但隨著秋冬將近,台灣即將進入流感高峰季節,10月5日公費疫苗即將開打,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提醒民眾「雙病毒同時感染」並不罕見,更易引發重症。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也強調這恐怕會是北半球第一次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