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驚!3/4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驚!3 4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

沒有症狀也可能致死!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3/4心房顫動患者沒有症狀,過去資料顯示,台灣心房顫動患者,約每百人出現一人,因為人口老化,肥胖人口增加,而且很多心房顫動患者也因為沒有症狀,所以未被發現。

不只心悸 有時也會氣促、疲倦、頭暈

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教授表示,3/4心房顫動沒有症狀,因此大家平常應該有每日自己摸脈搏的習慣,若發現不規則跳動,應盡快尋求醫師協助,心房顫動即使有症狀,也不全然是心悸而已,病人有時也包括氣促、疲倦、頭暈、胸悶、暈眩等,如果有以上症狀者,必須趕快就醫。

85歲以上 一半的中風是來自心房顫動

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主任吳茲睿教授表示,心房顫動患者死亡率為一般人的2倍,因為左心房所產生血塊掉到腦子裡,因此得到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尤其85歲以上的年長者有一半的中風是來自心房顫動,因此一旦發現有心房顫動,必須立即由心臟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診察,並以藥物預防中風的發生。

預防血塊 有些抗凝血劑容易致死

江晨恩教授指出,治療中風一直都是使用阿斯匹靈,然而其對血塊預防並沒有用,想要預防血塊要使用抗凝血劑,但抗凝血劑有容易顱內出血、死亡率高的缺點。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 降68%的顱內出血

江晨恩教授表示,2009年起,連續有4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被證實可有效、安全的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在亞洲人可以比華法林更減少43%的大出血,減少68%的顱內出血,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另一些優點包括不需監測、固定劑量。

只要好好控制體重、血壓、膽固醇、血脂,可以減少30%的心房顫動,而若是有慢性腎臟疾病者,則不適用新型抗凝血劑。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50歲的陳女士是職業婦女,公司家裡兩頭忙。身材雖然標準,但是平常沒運動習慣,而且為了維持身材,很少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導致肌肉量下降,常常哀嘆腰痠背痛。 肌肉量不足致下背痛、慢性病風險提高 豐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秋密表示,通常民眾都會在乎體重標準與否,卻未留意肌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30歲的陳先生某天凌晨4點,驚覺自己有意識但全身不能動彈,認為被鬼壓床。大約2小時後,上半身可以活動,但下半身仍無力,隨後陳先生開口向家人求救,就醫後症狀緩解。 甲狀腺亢進症狀 脖子腫、長白斑 醫師詢問病史、看診後,發現陳先生有甲狀腺亢進症狀,並明顯脖子腫、皮膚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1位65歲男性,這幾天自覺下巴有慢慢麻木現象,原因不明,至門診就醫。問診中得知,該男有攝護腺癌病史,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恢復良好。檢查發現,攝護腺癌復發轉移至下頷骨壓迫三叉神經,導致下巴麻木引起「頷麻症候群」,將安排進一步的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症狀為下巴異常麻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口腔癌是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105年台北市共有180位市民因口腔癌死亡,嚴重威脅男性市民健康。根據臺北市105年死因統計顯示,臺北市男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排名唯一持續爬升的就是口腔癌,名次由104年第6名上升至第5名。 發現口腔腫塊超過2至3週 應立刻就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