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歲幼童正餐不宜再喝配方奶 以免含糖飲成孩子好朋友

1歲幼童正餐不宜再喝配方奶 以免含糖飲成孩子好朋友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孩子愛喝含糖飲戒不掉,小心是媽媽「幫忙」養成習慣!董氏基金會強調,幼兒在1歲後就應該開始吃一般食物,減少乳品攝取量,不應該使用奶粉或乳粉代替正常飲食,而兒童配方奶就是「含添加糖的食品與飲料」,假使幼童時期就習慣含糖乳品,就會漸漸對天然健康食品產生排斥,很難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嬰兒在前6個月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營養最符合孩子需求。當小孩6個月後母親假使乳水不足,或有工作等需求,若不太方便餵母乳,可以使用1歲前配方奶,我國對1歲前營養成分有嚴格規範,規定營養成分需趨近母乳,但此時也要準備副食品讓孩子食用。


許惠玉強調,小孩滿1歲3餐就應該以一般食品為主,不應該再用配方奶當主食,但部分家長可能延續1歲前小孩的飲食習慣,加上配方奶含糖量不低,餵起來小孩比較不會排斥,但1歲後營養配方奶管理規定,如同一般乳品,因此生產商可能會用太多糖份,孩子沒辦法均衡吃到營養外,也可能習慣了含糖飲食。


董氏基金會理事長金惠民強調,幼兒成長配方即屬於「含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若仰賴組合式且額外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玉米糖漿等精緻糖的成長奶粉,反而讓幼兒養成喜愛甜食的口感,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導致對天然健康食物的排斥,無法自幼就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習慣。


康寧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翁少萍也說,根據澳洲雪梨大學2013年於《Nutrients》期刊發表的研究,幼兒成長配方常額外添加較高的精緻碳水化合物(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葡萄糖漿等),可能導致兒童蛀牙、腰圍增加、體重過胖等,甚至會增加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營佳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吳芃彧提醒,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可能包含多糖類,包含乳糖、果糖、蔗糖、麥芽糊精、玉米糖漿等,醣含量比一般鮮奶多了30 %至120%。如果比純奶粉多了30至75 %,且多為精緻糖,在高糖份和香料的加持下,配方奶容易過度食用,影響正餐的進食量。


董氏基金會提醒,盡早1歲起就讓孩子透過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鮮奶、保久乳、乳粉等純乳品,滿足營養需求,藉由咀嚼、吞嚥與學習攝取食物,享受各種食物的風味,以及使用餐具進食的過程,增進齒顎、相關肌肉的統合發展,以及情緒的滿足。


董氏基金會強調,不要貿然使用「成長」或「水解」配方取代乳品,幼兒成長或水解配方應列為「特殊情況下使用的產品」,如:有特殊疾病或攝取食物困難等,父母應避免讓幼兒「只要喝夠配方奶、天然食物加減吃」的佛系飲食型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不是男同志就不會染愛滋?去年台北市共有4名愛滋感染者,拖到發病、病倒時才不得不就醫,最終以悲劇收場。專家表示,民眾對愛滋病仍有刻板印象,以為同志、性工作者才會罹病,即使有危險性行為也不願篩檢,直到發病才就醫。 3成愛滋感染者 確診已發病 回顧102至104年,台北市新...

閱讀詳情 »

俗話說「腳冷,則全身冷」,這是因為人類的腎和脾胃的經脈都是起源於腳,但由於雙腳離心臟最遠,血液必須經過比較長的「路程」才能抵達足部,往往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因此腳也是全身最怕冷的地方。許多人都認為穿著襪子睡覺為足部保暖是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但其實並不全然。   在大家的傳統觀念裡,穿著襪子...

閱讀詳情 »

有研究表明,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臥室是人對家最留戀,最依賴的地方。睡覺休息,夫妻交流,生兒育女。可見臥室對人的重要性。要考慮其坐落的位置、光線的適宜,臥室風水是家居風水的重中之重,裝修之前了解關於臥室風水的一些知識,在裝修過程中就能加以留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在這裡,愛家主案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