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0年內罹患3種癌症! 個人化治療策略提升存活率

10年內罹患3種癌症! 個人化治療策略提升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9歲林女士,是位企業主管,家屬有癌症病史(媽媽乳癌、阿姨肺癌),10年前就醫被診斷為「乳癌」,並接受手術治療,術後定期追蹤檢查時,發現肺部「左下葉肺腺癌」,腫瘤大小1.5公分,接受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肺葉,回診追蹤時發現「右上肺葉毛玻璃狀」病變,接受胸腔鏡肺楔形切除手術,並確診為早期肺腺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多重原發性癌症 發生機率2~7%

新光醫院胸腔外科張益誠主任表示,多重原發性癌症是同時或先後得到2種以上不同器官,且獨立病灶的原發性癌症,文獻報告在癌症病人中,多重原發性癌症機率約為2~7%;另外,原發性肺癌病人在接受治療後,得到第二次肺癌(與癌症轉移不同)的機率約為10-15%。

肺癌為癌症第一名死因 手術切除是目前最佳選擇

肺癌已成為癌症死因第一名,張益誠主任說明,肺癌的原因包括個人體質,生活型態及環境因素(如吸菸,包括二手菸或空氣污染及致癌物之暴露)。肺癌總體5年存活率約30%,而第一期肺腺癌經由手術切除,5年存活率85%以上,手術切除仍是目前最佳治療選擇,但高齡肺癌病人及第二次罹患肺癌病人,生理條件較差,如何減少手術對身體帶來的衝擊,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肺癌治療需密集追蹤 個人化治療提升成功率

張益誠主任說,肺癌治療開始後,需要密集追蹤至少五年,新光醫院肺癌病患之五年存活率,第一期病人五年存活率達9成、第二期病人五年存活率達7成多。局部晚期或有遠端轉移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通常每隔一段時間,有可能需要更換治療藥物,或輔以其他治療模式,以鞏固治療成效。近幾年,因新興標靶藥物的出現及免疫治療方式的進步,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預防癌症發生,定期檢查,早期發現癌症以及個人化的治療,是治療成功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肺腺癌正確診斷、分型超關鍵! 胸腔科醫師鍾福財完整解析

肩頸疼痛當心跟肺腺癌有關! 專科醫師教預防措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經痛又腹痛 巧克力囊腫引發卵巢沾黏惹禍!女性朋友要注意,經痛伴隨腹痛超過兩週千萬別輕忽!24歲的文芳(化名)是一名粉領上班族,平常月經來時都會有些微不適與疼痛,習慣自行服用止痛藥減緩症狀。近期發現經痛越來越嚴重,即便月經不來時,也伴隨著腹痛超過二週,最後坐立難安,甚至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48歲的B型肝炎患者,依照健保給付規定口服抗病毒藥三年,服藥期間抽血檢驗不論肝功能指數或病毒量都得到穩定控制,但健保給付期限終止後他也就此停藥,停藥時血中偵測不到病毒,停藥後第一個月回診追蹤肝功能(發炎)指數也是正常數值,但不到兩個月後卻因食慾不振且黃疸被家人送到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我們醫師要先改變自己,學習新技術,患者才會願意放心接受治療。」在彰化基督教醫院行醫十幾年的心臟血管外科陳映澄主任,提及他剛到彰基心臟血管外科時,遇到最大的困境是民眾對於手術等於要開胸剖腹的印象感到害怕,寧願拖延病情也不願動手術,往往當病情嚴重到危及性命時才來治療,然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27歲伶伶在診所擔任護理師,才剛新婚2周竟發現自己罹患淋巴癌,當時身心承受極大震撼,好在她並未慌亂手腳,在專業意識及同事提醒之下,於治療前趕緊凍卵,為自己保留一線「生」機。 國人罹癌個案逐年增加,隨著藥物及手術治療的精進,存活率提高不少,許多年輕癌友在抗癌時,並沒有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