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歲娃心房中膈缺損 血流異常增心臟負擔體重直直落

2歲娃心房中膈缺損 血流異常增心臟負擔體重直直落

【NOW健康 陳盈臻/花蓮報導】今年2歲的小美(化名),一出生就患有心房中膈缺損,屬於先天性心臟病中的1種,不僅體重較同齡孩子輕外,運動功能也不好,經過花蓮慈濟醫院兒童急重症科主任裘品筠以心導管手術,使用閉鎖器將心房中膈缺損塞住,改善了小美的心臟負擔,體重也開始上升,終於能健康地成長。


裘品筠指出,正常心臟血液流通方向會從上下腔靜脈流到右心房,再進到右心室,從肺動脈打出去進到肺部換氣之後,經由肺靜脈回到左心房進到左心室,再由主動脈打到全身,是正常人體血液循環。但小美一出生,心房中膈上就有1個0.6公分的小洞,經定期追蹤1年多,發現小美因左心房壓力大於右心房,使血液直接從左心流到右心,不僅造成到肺部的血液增加,心臟還得花費更大的力氣將血液打到全身,加重心臟的負擔。


裘品筠主任表示,同齡的孩子體重約介於13至15公斤,小美卻只有10公斤,甚至連妹妹都追過她的體重;她的運動功能也不好,讓家長很擔心,所以決定讓她接受從股靜脈進行心導管手術,使用閉鎖器關閉心房中膈的破洞,讓血液流向正常外,也可以減少心臟負擔及消耗,使小美能正常發育。而心導管手術相較於傳統開心術式,手術時間短,約1至2小時結束,不僅傷口小、復原也快。


其實不只心房中膈缺損,心室中膈缺損也會使孩子發育緩慢,裘品筠說明,若心室缺損的位置太靠近動脈或是心室中膈缺損太大,加上伴隨著主動脈跟心室中膈異位時,孩子心臟衰竭的症狀會更明顯,不僅1餐得分段吃之外,呼吸也容易喘,在吃不好又呼吸費力的情況下,導致孩子消耗更多能量,生長就更加緩慢,這時可以使用心導管手術將缺損處封閉的方式治療。


裘品筠指出,其他如開放性動脈導管、心室中膈缺損、心房中膈缺損等比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及肺動脈狹窄,同樣可經醫師追蹤評估及檢查心臟嚴重程度後,在適當的時機介入治療。而比較罕見的冠狀動脈廔管引起的心臟衰竭、發紺性心臟病或是單一心室循環的病友,也是小兒心臟科醫師可以介入治療的範圍。


裘品筠提到,有些孩子一出生,就面臨嚴重的心臟疾病,令人心疼也很不捨,這些病童都是有機會被治癒的,小兒心臟科團隊希望讓他們能夠盡早恢復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人工植牙技術日新月異 科技輔助「植」得安心有保障
▸當安眠藥遇上4大類飲食 交互作用恐踩地雷「藥」當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僅為示意,來源) 美國一樁親子鑑定案出現不可思議一幕:一對雙胞胎姐妹被告知倆人並非一爹所生,令人大跌眼鏡。 這樁案件源於新澤西州帕塞伊克縣一名女子為尋求一對雙胞胎女兒的撫養費,把一名她認為是孩子父親的男子告上法庭。去年10月,帕塞伊克縣社會服務委員會代表這名女子,要求法庭對被告男子做親子鑑定。 ...

閱讀詳情 »

“金鋼狼”休·傑克曼前年自曝鼻樑上長了皮膚癌,雖然他總稱病情控制得宜,要大家放心,但去年仍傳出他病情三度復發的傳聞,令人憂心。近日,他接受訪問,除了呼籲大家注意自身健康,更自曝更新數字,指自己“18個月內皮膚癌復發了4次”,但他仍不忘樂...

閱讀詳情 »

人活一口氣,不是讓人去爭強好勝,非要優勝於別人才好。而是說,人要保養好自己的氣,讓精滿氣足,氣機條達。否則很可能會「氣」出病來。 憋出來的大疙瘩 我在臨床中體會到,很多癌症病人是因為心裡面窩了一口氣,悶在身體裡面出不來,「心結導致氣脈打結,氣脈打結導致腫瘤發生。」 中醫認為,氣血經絡不通,臟腑陰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親節將至,如何陪媽媽過節讓不少人傷透腦筋,但其實對媽媽們來說最好的禮物就是子女的健康成長及陪伴。成長過程中,除了健康,身高也總是父母關心的重點,而如何讓家中寶貝長到遺傳上理想身高,甚至高人一等,也是父母最重要的課題。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秀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