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個月暴瘦10公斤 28歲男驚罹大腸癌第四期

2個月暴瘦10公斤 28歲男驚罹大腸癌第四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年輕人體重莫名狂掉,當心「癌」來敲門!一名28歲在連鎖3C賣場工作的男子,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突然出現吃不下、肚子悶痛等症狀,且在短短二個月內,體重一口氣掉了10公斤,平常獨居、外食的他,回家時的模樣嚇壞家人,急忙帶往就醫,檢查竟已是大腸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多顆轉移到肝臟,無法手術切除。 

收治病人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郭弘揚表示,還好該名男子的癌細胞侷限在肝臟,經化學治療後已獲得控制並接受手術治療,目前仍持續治療當中。 

台灣大腸直腸癌族群 急速年輕化!

年紀輕輕,怎麼一發現就已經癌細胞轉移?其實郭弘揚醫師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台灣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齡層,一路往下降,有年輕化趨勢,三、四十歲甚至更年輕的病患,已非稀有。 

郭弘揚醫師說,年輕人罹患大腸直腸癌變多,除了先天基因問題之外,與環境、飲食習慣也都可能有關。尤其年輕人可能因代謝較快,一旦罹癌,症狀惡化通常都比老年患者來得更加凶猛,更難以治療,約有二至三成一確診就已經是第四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積極治療 可獲更好的存活期

針對這類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目前臨床標準治療方式是使用標靶藥物加上兩種化療藥物,只要積極治療,存活期約莫可達二到三年,而年輕人更有機會力拚一搏。若有機會能將肝內轉移之腫瘤切除,能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存活期。 

郭弘揚醫師指出,對無法開刀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而言,治療就像跑大隊接力賽事,必須一棒接一棒,才可以跑得長久,儘管目前健保僅給付第一線及第三線的標靶藥物,若經濟能力許可,可考慮使用第二線的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能讓整體存活期增加二至三個月。 

第四期不是末期! 滅癌不可中斷、定期健檢是王道

郭弘揚醫師感嘆,常見有病患觀念古老,聽到第四期就放棄積極治療,轉而使用自然療法等,結果延誤治療,再回診時,狀況已經糟到無法挽救。 郭弘揚醫師強調,年輕人罹患腸癌雖然病情通常較為凶惡,但也較有體力及機會撐過療程,最怕的是,不少人往往在初期治療見效時,一看見癌細胞消失,便萌生念頭想「休息」一下,完全中斷治療,反而給了癌細胞捲土重來的機會。 

即使是年輕人,醫師仍建議,最好別忽略定期健檢中的糞便潛血檢查項目,尤其三等親有病史者或本身屬於高風險族群的民眾,亦可考慮將大腸鏡作為健檢項目之一,若檢查後發現瘜肉者,甚至可考慮每年追蹤一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9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92歲骨質疏鬆症的李婆婆,晚上睡覺起床上廁所時,不慎跌倒,胸口隨及劇烈疼痛,且坐在地上爬不起來。就醫後經X光檢查發現,李婆婆右側第7、8、9根肋骨發生骨折,且出現氣血胸與連枷胸。因考量老年人長期臥床容易發生肺炎、褥瘡等併發症,醫師在與家屬討論後,採用鈦合金固定板的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國人大腸癌發生率連10年居首,儼然成為台灣新「國病」;由於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經常被忽略。預防及治療往往是民眾關心的議題,有鑑於此,台灣腸癌病友協會將於2018年7月7日在高雄市舉辦腸癌衛教講座,由高雄長庚陳鴻華理事長與高醫王照元副院長帶領李克釗醫師一同共襄盛舉。事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80歲老翁,過去因罹患肝癌,反覆接受治療,所幸後續每三個月定期回診,控制良好,但今年五月經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肝臟又長出新腫瘤,切片後竟是膽管癌;經醫師評估後,因考量患者體力狀況,決定採以新世代微波消融術取代傳統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傳統手術風險高 微波消融術治療可...

閱讀詳情 »

六月畢業潮,許多人有新就業、轉職的規劃,乾癬患者在求職上通常會比較辛苦,尤其是乾癬徵狀出現於衣服遮不住的地方,像是頭部周圍、髮際線、頭皮,甚至連指甲也有乾癬,容易被誤認為灰指甲,這對於需要與客人接觸、互動的工作,如服務業;又或是要直接向顧客展示商品的行業,往往因露出手部而倍感尷尬,且易因乾癬影響其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