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歲娃食慾差 竟是貧血造成

2歲娃食慾差 竟是貧血造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名2歲半的幼童,自從上了幼兒園,食慾就愈來愈差,不僅活動力不佳,更常常生病住院。住院期間抽血時發現,這名幼童的貧血情況嚴重,確診為缺鐵性貧血,主因竟來自於不愛吃肉造成。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醫師李孟如表示,缺鐵性貧血會發生在各年齡層,若嬰兒進入大腦發育黃金期,長期缺鐵將影響大腦和神經發育,可能造成生長遲緩,甚至影響智力發展,應特別留意。

據了解,這名幼童本來食量不錯,但因為嫌肉硬,所以不太愛吃肉,長期下來造成缺鐵性貧血。李孟如表示,形成缺鐵性貧血的主因是體內貯存鐵缺乏,使得血紅蛋白合成造成血紅蛋白減少,引起小球性貧血。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但對幼兒來說,嬰兒進入6個月後,對鐵的需求較成人高,此時是大腦發育黃金期,缺鐵將影響大腦、神經發育,若未能及時糾正,儘管日後貧血改善,但對大腦和神經造成的傷害,已不可挽救。

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包括皮膚黏膜逐漸蒼白、容易疲倦、食慾不振、活動力差、抵抗力變差等;若是年紀較大的小朋友,則可能有精神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狀況,其他較少見的症狀,有腿抽筋、嗜吃冰、匙狀指等。治療方式為補充含鐵食物和鐵劑,針對孩童或錠劑接受度不佳的患者,可選擇水劑劑型的鐵劑,治療效果佳。服用鐵劑時間,建議連續吃4~6個月,當抽血結果正常後,應繼續服用2~3個月,穩定體內的鐵儲存量。

李孟如說,平常可多吃含鐵食物,一般顏色愈紅,含紅血素鐵愈高,像是牛肉和羊肉等。此外,也應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類,可增加鐵的吸收。值得提醒的是,茶和咖啡會抑制鐵的吸收,在補充含鐵食物時,應盡量避免。若是像這名幼童一樣不愛吃肉的小朋友,建議家長,可將肉類用食物料理機打碎,讓孩子更好入口。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03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於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為使該法能順利如期實施,衛生福利部於107年10月3日發布「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細則」及「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透過「預立醫療決定書」  接受和拒絕維生醫療釐清相關疑義與執行細節規定,包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11歲的小靜,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及過敏性鼻炎;此外,其平日上課無法專心、易插嘴、無法安靜坐在椅子上、容易衝動,時常粗心大意做錯事情,也無法持久集中精神完成作業,在三年前被精神科診斷為過動症,並規律服用西藥控制;最近則是合併中醫治療,不但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WHO最新研究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死亡人口中,20人就有1人因喝酒引發疾病身亡,其中,20至50歲人口,有飲酒習慣的人比無飲酒習慣的人,死亡率高出5.7倍;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指出,不當飲酒不僅會埋下引發疾病的高危險因子,也可能誘發癌症、精神疾病,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聽見「火燒心」,即是胃食道逆流。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及肥胖比例增高,台灣胃食道逆流患者目前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近年來已達到25%,也就是台灣每4人就有1人患有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