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019年值得持續關注的健康前沿動態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陝紅宇

Accute flaccid myelitis (弛緩性脊髓炎)

自2014年以來,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一直在跟蹤這些神秘病例,並於11月組建工作組用來幫助確定病情。 Tara Narula博士表示,這對父母來說非常可怕,因為它主要影響孩子。每年將有一百或兩個孩子受到影響。自2014年以來,大約有491個案例。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會影響脊髓上的運動神經元。

這種疾病可能會引起炎症反應,起初孩子可能會開始出現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然後進展到手臂或腿部無力、視力障礙、吞咽困難等。她補充道。

兒童在某些情況下會康復,但其他人會出現持續或惡化的麻痹,這種情況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這種疾病需要提前引起重視。

2019年值得持續關注的健康前沿動態

3D printing of human organs (人體器官的3D打印)

除了玩具、小玩意、服裝甚至食品外,研究人員還在尋求人體器官的3D打印。

這有助於解決器官捐獻者的問題。我們知道每年有10萬人在等待器官,但只有16,000名捐獻者,所以這項技術如果可以實現,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Narula說道。

例如,通過此項技術,我們會對您的心臟進行核磁共振成像,創建一個與您的心臟完全相同的支架結構。然後墨水將會是細胞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混合物,印刷基本上是用支架蛋白完成的。然後支架蛋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退化,留下你的3D心臟,Narula說。 “這非常適合你的身體,因為它是由你自己的細胞製成的,來自你的成像,它會防止被排斥。膀胱可能是我們能做的第一個器官。

Narula指出,3D打印技術已經被用於植入髖關節置換或人工支架的部件等領域。

Use of CRISPR gene-editing (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當中國科學家何建奎聲稱在11月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基因編輯的嬰兒時,科學界的很多人都感到憤怒,Narula說。

現在我們主要在細胞和動物模型中使用它來探索治療可能具有破壞性的疾病,像囊性纖維化、Tay-Sachs、Huntington’s、鐮狀細胞等。它未來有望治療心臟病,心理健康和癌症甚至更難治理的疾病。Narula講道。“但上個月發生的事情的問題在於它被用來改變胚胎。中國科學家這樣做還為時過早,因為技術並不成熟,需要冒著在胚胎中產生其他突變的風險。那些孩子可以繼續對其他問題有敏感性。

Narula補充說:我認為這件飽受爭議的事情確實引發了很多危險,很多人都會保持警惕並注意提出更好的指導方針,以確定我們如何使用CRISPR技術。

資料來源:https://www.cbsnews.com

相關推薦

國衛院最新研究,合併使用兩種藥物,可以提高新冠肺炎中、重度患者的療效。環孢素健保給付,瑞德西韋則是醫生申請通過後,病人可使用。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國家衛生研究院(簡稱:國衛院)研究發現,合併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與用於預防器官移植排斥的健保給付、免疫抑制劑-環孢素(Cyclospo...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世界都面臨疫苗供應不足的困境,不得不藉「混打」疫苗提升施打率,台灣最近也在進行多項的疫苗混打實驗,但怎樣的組合才是最有效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團隊今(22)日就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析國內外疫情,並引用德國最新研究指出,目前的最強混打組合仍以「AZ+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感染新冠肺炎重症,就算幸運撿回一命,康復後還有復健路要走!台大醫院今(22)日宣布成立「新冠肺炎長期追蹤整合門診」,因為台大醫院觀察收治經驗發現,染疫後的重症患者常留下七大後遺症,包含:肺功能受損、體能退步肌肉無力、語言溝通問題、吞嚥困難、瞻妄與認知障礙、焦慮與憂鬱、...

閱讀詳情 »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9月14日,知名演員龍劭華猝逝,享壽68歲,相驗死因為「疾病因素」。龍劭華有逾10年糖尿病史,而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就是心血管疾病,他的猝逝是因病奪命的冰山一角,如一整座冰山般的慢性病風暴早已悄悄籠罩全台! 台灣自五月爆發本土Covid-19疫情後,至9月21日累計死亡84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