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020年全球壟罩新冠疫情 7成民眾睡眠障礙健康亮紅燈

2020年全球壟罩新冠疫情 7成民眾睡眠障礙健康亮紅燈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冠疫情延燒屆滿1年,這1年來除了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外,據2020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超過5成的民眾更加重視個人健康。長期關注於呼吸及睡眠照護的飛利浦公司,發表第6屆國際睡眠調查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下7成受訪者出現睡眠問題,且4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半夜醒來而中斷睡眠。更有醫學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住院風險是一般人的2.93倍,提升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回應今年世界睡眠日主題「規律睡眠,迎向健康」,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與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皆強調,睡眠為個人健康的重要支柱與根基,睡眠品質不佳將直接影響免疫能力,並提升癌症、心臟疾病、中風、糖尿病、失智症等風險。若有任何睡眠相關的問題千萬不可忽視,應積極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並持續接受治療。


2020年7成民眾出現睡眠問題 疫情使健康亮紅燈!


莊立邦主任說明,睡不好為百病之源,睡眠不足直接影響免疫能力。根據研究顯示,相對於1晚8小時睡眠,若睡眠時間砍半為4個小時,會使免疫系統中的自然殺手細胞大幅減少。其中若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者,更可能提升罹患癌症、心臟疾病、中風、糖尿病、失智症等風險。2020年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飛利浦公司針對歐、美、亞洲等13個國家、共13,000名成人進行調查,發現高達7成受訪者在疫情期間出現睡眠問題,而睡前習慣使用手機者更成長至84%,其中4成為搜尋疫情相關資訊,顯示疫情促使受訪者更加焦慮且依賴手機。疫情加重睡眠品質惡化,儼然成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議題。


調查亦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受訪者表示,疫情確實影響陽壓呼吸器使用率,中斷使用甚至降低一半,劉文德主任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主要症狀為睡覺時上呼吸道反覆塌陷,導致呼吸道阻塞無法呼吸,長期使腦部氧氣供應不足,進而增加癌症、慢性病及失智症的罹患與惡化風險。


7成民眾選擇上網搜尋解決方法! 疫情影響民眾就診意願


飛利浦公司調查亦指出,疫情期間,7成民眾如遇到睡眠狀況選擇上網尋求解決方法,恐使睡眠問題治療被延誤;雖然我國疫情相對國外緩和,然而隨疫情的波動,就診人數仍明顯受到影響,莊主任分享林口長庚睡眠門診觀察表示,去年疫情緊繃期就診人數最多約下降3至4成,而劉主任也表示,在疫情爆發較明顯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也接到許多民眾因擔心院內感染而取消預約的情況,人數最多下降6至7成。


此外,去年上半年許多企業實施在家工作,加上民眾害怕疫情而減少外出,使日常活動量銳減。劉主任表示,日常活動量若不足,可能導致水份堆積在下肢,到了夜間睡覺時,下肢水份回流堆積在喉嚨,進而造成上呼吸道的阻塞,使鼻腔出現問題,除影響睡眠品質外,也會加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出現及惡化。醫師強調,若是自覺有睡眠問題反覆出現、或有長期打鼾、白天醒來頭痛、精神不濟,則可合理懷疑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民眾若擔心頻繁出入醫院,不妨可選擇居家睡眠檢測,若檢測結果出現異常,應儘快前往醫院就診。


醫籲:睡眠為健康的重要支柱 提升睡眠品質建議諮詢專業醫師


睡眠為健康的重要支柱,雖然看似小事卻是件重要的大事。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發表的治療指引,目前睡眠呼吸中止症一線治療多建議使用陽壓睡眠呼吸器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藉由持續維持呼吸道正壓、產生風壓,來防止呼吸道在睡眠時發生塌陷而阻塞。也可透過口腔矯正器、手術治療的方式改善,建議有需求的患者進一步找專家評估。


此外,若有睡眠問題也建議搭配生活習慣的改善,如定期運動、睡前不滑手機、放鬆心情等等方式,都有助改善睡眠狀況。莊主任表示,睡眠為健康的重要支柱,在疫情期間民眾保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就是給自己的健康最好的保護,並呼籲若有長期打鼾、白天精神不濟等睡眠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師盡早尋求幫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空氣汙染嚴重加上日夜溫差大 洗臉水溫沒控好恐出紅疹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一忌:不梳頭直接洗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頭皮對於頭髮來說非常重要。洗頭前,先用蘸濕的梳子梳頭,令附著頭皮的污垢和灰塵浮於表面,才能同時洗淨頭皮和頭髮。為避免傷到頭皮,建議使用寬齒縫、圓頭的梳子。 二忌:頭髮剛浸濕就抹洗髮水 許多人頭髮剛剛浸濕就將洗髮水倒在頭上,殊不知,這樣根本洗不淨頭髮。抹洗髮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15個月大的寶寶,雙手可撐起身體、也可沿著牆壁走路,但奇怪的是,寶寶就是不願意放手走路,甚至以跪姿用膝蓋。究竟寶寶要多大開始走路才「正常」呢? 學走路,是寶寶大動作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一般而言,寶寶約11個月大時就可以扶著桌角、牆壁站起來,這動作代表寶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中秋烤肉不吃肉要幹嘛?」這句話道出許多人的心聲;事實上,國人過度肉食,去年一整年共吃下148萬噸禽畜肉,超出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7倍之多。專家呼籲,中秋節不要再大烤特烤、過度肉食,建議多吃蔬食代替肉類,才能遠離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癌症等疾病。 根據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日本是溫泉之國,相傳許多特別的泉質更具有治療疾病的效果,其中碳酸泉大量被應用於幫助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糖尿病患。天然的碳酸泉並不多見,有業者細心研發迷你家居型的氣泡產生器,可以在水中打入相當多的Co2氣泡,藉由氣泡平均附著在皮膚上,一點一滴的滲透進微血管,在家也能輕鬆享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