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大徵狀!小心產後憂鬱上身,如何治療?

3大徵狀‧小心產後憂鬱上身

文╱黃鈺倫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

寶寶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兩人生活,新手爸媽得在手忙腳亂裡逐漸習慣,同時更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精神壓力。

 

3大徵狀!小心產後憂鬱上身,如何治療?

產後憂鬱原因

一般而言,產後憂鬱的高危險群為曾罹患憂鬱症或有其他精神疾病者,還有生活中有重大壓力事件、家庭支持度不佳等原因,以及孕期即有焦慮或情緒低落狀況的媽咪,尤其在產後身心狀況改變的情形下,更提高產後憂鬱的風險。

 

生理因素

媽咪在產後會因荷爾蒙變化,造成開始出現類似經前症候群情緒不穩的狀況。另外,生產後傷口不適,再加上需日以繼夜地照顧新生兒,使得媽咪睡眠不足、身體疲累,這些情形都會令新手媽咪倍感挫折。

 

心理因素

產後迎接孩子的第一天起,內心充滿繁雜的情緒,例如:該如何照顧孩子、自己能不能成為好媽媽等。而若是孕前對體態要求甚高的媽咪,面對產後身材改變的困擾與夫妻間相處的變化,都讓媽咪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

 

3大徵狀!小心產後憂鬱上身,如何治療?

產後憂鬱症狀

江惠綾醫師建議,媽咪可以觀察自己在產後與懷孕期、孕前的情緒改變,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也可以做「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以了解自己是否有產後憂鬱症,以下為產後憂鬱症常見徵狀:

 

  1. 情緒差

在產後出現心情低落、情緒不穩,對任何事情都興趣缺缺、覺得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完成、沒辦法將孩子照顧好,或者沒來由地流淚等狀況。

 

  1. 失眠

媽咪在產後常面臨到新生兒半夜哭鬧不睡覺的問題,造成媽咪睡眠品質低下,但是倘若媽咪在可以休息的時間內卻仍失眠、或者過度嗜睡,抑或是身心疲累、失去活力等,都很有可能為產後憂鬱的徵兆。

 

  1. 食欲改變

面對滿桌子的菜餚卻毫無食欲,或者因壓力過大而導致暴飲暴食,以及體重急速下降等狀況,皆是可能為產後憂鬱的指標。

 

3大徵狀!小心產後憂鬱上身,如何治療?

治療產後憂鬱症

治療產後憂鬱症可合併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江惠綾醫師叮嚀,媽咪應先將自己照顧好,唯有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才能給寶寶完善的照顧。

 

  1. 藥物治療

一般而言,治療產後憂鬱的藥品為抗憂鬱劑,有助於提升情緒,但倘若產後憂鬱還伴隨嚴重焦慮的症狀,會適度開立抗焦慮劑幫助媽咪。此外,若是哺餵母乳的媽咪,部分藥物可能進入母乳,為了審慎起見,可進一步與醫師討論,以確保安全。

 

  1. 心理治療

心態調整和家人支持是改善產後憂鬱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憂鬱狀況較嚴重的媽咪,焦慮、沮喪的情緒,可能連帶影響身旁的伴侶,若身邊的人不知如何給媽咪心理上的支持,建議夫妻兩人一起接受心理治療,共同努力。

 

  1. 情緒調適

江惠綾醫師表示,媽咪的心情調適最重要,建議避免將照顧孩子這件事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可適時請求家人幫忙,或者分擔其他家務事。另外,也可藉由長輩幫忙照顧孩子之餘,從事能令自己放鬆的活動,幫助紓壓,例如:運動、聽音樂、出遊等。

 

  1. 傾聽訴苦

學會將內心的困難及鬱悶與家人、朋友分享。此外,江惠綾醫師表示,男性通常不會主動求助於他人,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又須體恤妻子產後脾氣易怒,也常會導致自己情緒低落,因此,建議夫妻可多安排獨處的時間,一同分享育兒碰到的問題、互相關心彼此情緒。

 

  1. 規律的生活作息

注重體態的媽咪在產後可能會減少飲食量,希望恢復孕前的苗條身材,然而,醫師建議應攝取充足飲食,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哺餵母乳及照顧孩子。另外,也應利用白天或孩子睡著後,休息片刻,避免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問題。

 

文章連結

3大徵狀!小心產後憂鬱上身,如何治療?

※原文刊載於2017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0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儘管境外移入個案攀高,但本土個案部分只剩下台北市及高雄市各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一席「沒有所謂的3+11破口!」、「3+11政策並沒有影響到社區,並不算是社會的破口」說法引發各界論戰,連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嘆該學會反省,台灣禁不起二次傷害。陳時中今(13)日下午再主動秀出多張疫調關聯圖卡,仍強調「3+11」政策不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有新的病毒變異株現跡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3)日公布最新針對境外移入個案的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最新在一名自美國返台的60多歲本國籍女性身上檢出國內首見的哥倫比亞變異株(B.1.621),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女子不但打過兩劑BTN疫苗,且...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有對夫妻來看診,先生走路有點無力,太太扶著他坐下來,我先生是糖尿病,一直都控制不好,上個月的糖化血色素8.2,三餐都要吃降血糖藥,加起來一天要吃10顆血糖藥,還有降血脂藥,血糖起伏很大,有時晚餐後2小時血糖回到120左右,但隔天早上空腹卻跳到230,西藥劑量只好一直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