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成糖尿病患腎病變 飲食控制可延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約有3-4成糖尿病患會合併有慢性腎臟病,目前總計全台約有4萬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醫師指出,共病患者若想減緩疾病惡化,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然而,由於共病飲食限制太多,需要低蛋白、足夠熱量、限鉀、限鈉、限磷,因此仍有8成共病患者飲食控制並未達標。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表示,慢性腎臟病分成五期,而中後期(第三期到第五期)的患者因腎功能低於正常人60%,容易出現尿蛋白(泡沫尿)、水腫、疲累、高血壓、貧血等狀況,比起初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較不易排出體內的含氮廢物,必須進行飲食限制,避免含氮廢物囤積在體內而增加洗腎風險。

其中,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容易導致微血管與大血管病變,影響腎臟的血流量,進而讓腎功能下降,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陳鴻鈞進一步說明,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若攝取過量蛋白質食物,將增加腎臟負擔、無法排出有毒物質,而高升糖食物,不僅會讓血糖不穩定,更會造成腎臟做工加倍。因此,中後期共病患者最需要進行飲食控制,才能避免高血糖或高蛋白引起疾病惡化。

然而,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表的「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飲食調查」顯示,高達8成共病患者每日飲食都超標,其中還有4成患者攝取高升糖食物!更有8成患者自認理解飲食限制,但對正確飲食指引的認知卻都不及格!只有4成知道要限制蛋白質、2成知道需限鉀、限磷。

究竟共病患者該怎麼吃?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蔡玲貞理事長建議,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應掌握低蛋白(0.6~0.8 克/公斤/天)、低GI(<55)、適量膳食纖維、適量不飽和脂肪酸四大飲食原則,例如中式早餐可食用蘿蔔糕與豆漿,或肉絲炒米粉與燙青菜等。

至於飲食攝取不當或準備有困難的民眾,也可善用腎臟專用營養品,依照營養師設計在餐點中,確保符合患者營養需求。不過,蔡玲貞提醒,患者仍需留意腎臟營養品有分洗腎與未洗腎兩種,尚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應選用未洗腎的營養品,以免適得其反。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03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天氣冷颼颼,若出現黃色膿鼻涕、鼻涕倒流、頭痛等症狀,持續1星期以上都沒有痊癒,小心可能罹患急性鼻竇炎!醫師建議,平時可用熱毛巾覆蓋眼睛及顴骨等自我保健方式,減少鼻竇炎發生,如有發生不適症狀,最好趕緊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以免造成嗅覺喪失,甚至影響視力。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黑痣是痣細胞的聚集,會生長在身體任何的部位,先天和後天都有可能形成;開業皮膚科診所醫師蔡旻倩指出,大多數的痣在20歲以前就會出現,且每顆都有自己的生長模式,甚至也會隨著年齡變大、顏色變淡等,也可能漸漸消失。尤其青春期、懷孕以及曬太陽等因素,都會促使痣的顏色產生變化,甚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27歲女性,因天氣變冷,促使皮膚出現搔癢、脫屑等現象,甚至嚴重至無法入眠;開業中醫診所中醫師顧興怡指出,主要是因冬天天氣較乾燥,使得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缺水等現象,若因搔癢抓破皮,造成傷口發炎,長期下來還會因色素沉澱,使皮膚暗沉,不得不慎。包括年輕女性、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許多人都會愛心捐血,但由於冬天易好發疾病,讓許多捐血的民眾都質疑自己萬一服藥,會不會影響捐血情況;鹿港基督教醫院藥劑課藥師游逸群指出,其實民眾不妨可以在捐血前自我檢查,確定自己用藥無虞,才能放心捐血助人。像是服用維他命、當歸、四物,甚至是一般胃藥、普拿疼等,並無捐血限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