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0出頭就洗腎?多囊腎不只傷腎還有「全身共病」 醫籲:有家族史務必篩檢

潮健康/郭家和

 

30出頭就洗腎?多囊腎不只傷腎還有「全身共病」 醫籲:有家族史務必篩檢

 

腎臟長水泡沒感覺?  「多囊腎」嚴重腹脹像懷孕?

腎臟「長水泡」沒症狀,卻可能讓年輕族群提早洗腎?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醫師受訪表示,「多囊腎」是所有遺傳性腎臟病中造成洗腎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父母罹患多囊腎則兒女會有50%機率得到,導致成年後腎功能受影響,最終面臨洗腎。

 

「多囊腎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但有可能水泡愈長愈大,體積甚至是一般腎臟20倍,有些患者肚子就像懷孕一樣大,非常辛苦!」

 

王家良醫師提醒,部份多囊腎家族史族群,因無明顯症狀或腎功能正常,容易忽略多囊腎篩檢與及早治療。等到50、60歲出現明顯症狀時,腎功能可能已嚴重下降。

 

控制不佳  提早洗腎  多囊腎全身共病不可輕忽

王家良醫師指出,第1型的多囊腎患者洗腎年齡多在50多歲,第2型則為70多歲,第1型多囊腎是比較嚴重的。若是輕忽多囊腎而沒有好好控制,將提早洗腎,鼓勵有家族史的民眾務必及早篩檢,在腎功能惡化前及早治療。

 

另外,多囊腎不只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王家良醫師說明,多囊腎也有會較高的腎結石、泌尿道感染發生率。腦部血管瘤、主動脈瘤、主動脈剝離、心臟瓣膜疾病以及大腸憩室風險也會上升。囊腫也可能發生在肝臟、脾臟,面臨全身性的併發症風險。

 

 

30出頭就洗腎?多囊腎不只傷腎還有「全身共病」 醫籲:有家族史務必篩檢

 

多囊腎的黃金治療期?  口服藥愈早使用愈好?

王家良醫師提醒,有多囊腎家族史者應接受超音波或抽血驗尿,一旦確定為多囊腎時應及早治療,並注意飲食、運動及多喝水。水份不只對腎臟功能有益,也能預防結石、抑制抗利尿激素以避免刺激水泡生長。

 

多囊腎族群建議採取低鈉、低蛋白飲食,控制高血壓。運動強度則視水泡大小而異,也要避免外傷碰撞導致腎臟水泡破裂。

 

「以往多囊腎並無藥物可用,現在已有多囊腎口服藥物,而且通過建保給付,除了維持腎功能、減少洗腎機率,重點是藥物要早期使用才有效!」

 

王家良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共分為五期,末期腎臟病必須藉由透析或換腎才能維持生命。多囊腎病人需要洗腎的階段多在中年之後,而年輕時期是黃金治療時間。健保亦規定50歲以下、慢性腎臟病第3期的多囊腎病人才可通過給付。

 

多囊腎讓他30歲就洗腎!  面對腎臟疾病勿放棄

不過,即便因多囊腎而需要透析,仍不應放棄治療。王家良醫師舉例,過去曾收治一對多囊腎母子,媽媽換腎後12年皆維持正常腎功能。兒子30多歲就開始透析治療,依舊維持樂觀態度,積極面對病情。多囊腎病人可視需求,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應與腎臟科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王家良醫師提醒,過去篩檢出多囊腎病人,也無可積極治療之武器,現今已有口服藥可大幅延緩洗腎並維持腎功能,有家族史的民眾務必至醫院篩檢,讓多囊腎及早得到妥善治療,可避免腎功能惡化及提早洗腎的困境。

 


延伸閱讀:

高血壓沒控制好 腎臟崩壞快10倍? 醫示警:最快5、6年會洗腎

「多囊腎」險讓她24歲洗腎! 光田醫院與國衛院合作 「基因檢測」助診斷

 

相關推薦

▲防堵登革熱疫情蔓延,疾管署防疫人員持續於高雄市三民區執行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市登革熱群聚感染持續擴大!疾管署今(5)日公布再添1例確診,為家住鼎金里的70多歲女性,這一波迄今已有多達15人感染,疾管署提醒當地民眾若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

閱讀詳情 »

▲健保放寬晚期肝癌用藥給付,將大幅減輕患者壓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玩個雲霄飛車竟意外發現罹癌!一名37歲的女子,到日本遊樂園乘坐雲霄飛車時,一連多個高速急轉彎,讓她隱隱感覺腹部悶痛、不適,一回台馬上就醫檢查,沒想到竟發現有13公分大的肝腫瘤,經歷手術以...

閱讀詳情 »

誰都想要有中國女星迪麗熱巴那雙深邃靈動的美形電眼,眉目流轉間充分流露出女神魅力,而她的明眸大眼搭配迷人雙眼皮,是近期眾多消費者最想打造的眼型。 雙眼皮美了 卻被眉壓眼毀了? 「不過,五官不能『拆開來看』,眼睛美了,上方的眉頭、額頭也不能不顧及,就曾有人做了雙眼皮,單看眼睛術後效果不錯,但整張臉搭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李盛雯/台北報導 六月到來,不少人即將面對人生中重要的轉折,考生即將面對大考、畢業生即將面對職場、學童將面臨陌生環境,各種焦慮加上六月悶熱天氣影響身心,也就是俗稱的六月病。 六月病一詞起源於日本,指隨環境變化以及生活壓力產生,患者會時常感到焦躁不安、情緒低落或是憂鬱,進而影響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