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2歲女反覆流產 子宮肌瘤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國內30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20%,40〜50歲婦女發生率更高達30%!今年32歲的黃小姐就因罹患「黏膜下肌瘤」而流產兩次;婦產科醫師提醒,子宮肌瘤除了容易出血外,也可能引起反覆性流產,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加小心!

負責診治黃小姐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發生的原因至今還不明確,推估可能和遺傳及長期不當使用女性荷爾蒙補品,造成動情激素過度刺激有關;另外,肥胖及晚婚也都是影響因子。由於生長部位不同,子宮肌瘤又可區分為子宮最內層的黏膜下肌瘤、子宮間質層的子宮壁內肌瘤和子宮最外層的子宮漿膜下肌瘤三類。其中,黃小姐罹患的黏膜下肌瘤(submucous type)不僅不容易發現,且最容易造成女性反覆流產。

郭安妮醫師進一步說明,黏膜下肌瘤約佔所有子宮肌瘤的5%-10%,因肌瘤長在靠近子宮內膜位置,最容易引發經血過多、經期過長、亂經、嚴重貧血、不孕、早產或流產等症狀。即使是小小的肌瘤也可能造成經血過多;如果肌瘤較大,甚至有血崩的危險。加上黏膜下肌瘤不像其它肌瘤會因體積變大向身體外突出,所以患者常難以察覺;而當黏膜下肌瘤突出於子宮腔,便會影響受精卵著床,因此便容易造成不孕或早期反覆性流產!

既然子宮肌瘤有時難以察覺,該如何得知已罹患子宮肌瘤?郭安妮醫師指出,使用超音波是目前確認子宮肌瘤最常用的影像檢查方法,利用陰道超音波(或腹部超音波)就可以將大部分1公分以上的肌瘤診斷出來,臨床上還會使用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來區分是良性或惡性肌瘤。

另外,郭安妮醫師也強調,對於還想生育的患者,如果肌瘤不是太大(約2-3公分),且沒長在可能影響著床的位置時,可使用子宮腔內視鏡來切除子宮肌瘤,並保留子宮;倘若情況比較嚴重,則建議治療過後儘速以人工受孕的方式懷孕,以免肌瘤可能又會很快地復發。提醒婦女朋友,當出現經血過多、嚴重貧血、不孕或反覆性流產等症狀時,應盡快至婦產科門診就醫,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823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整理報導】今(2021)年9月初,有諾貝爾化學獎預告之稱的美國「威爾許化學獎」(Welch Award in Chemistry),宣布頒發給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以表揚他在化學生物、合成化學及醣分子科學上的重大貢獻。翁啟惠是威爾許化學獎自1972年開始至今,近50年來第1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北市恩主公醫院誤將輝瑞BNT疫苗原液,施打於25位民眾體內,昨(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莊人祥計算,應是稀釋疫苗4倍,今(29)日莊人祥更正,採用施打抗原劑量計算,25人施打原液是稀釋標準劑量5倍。 0.3毫升稀釋BNT抗原30微克 0.3毫升原液BNT抗原15...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於9月28日公告,「食品業者投保產品責任保險」擴大要求具有「稅籍登記」的食品及食品添加物輸入業者與製造業者,以及具有「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的食品製造業者,111年1月1日起,應針對所輸入或製造的食品及食品添加物投保產品責任保險。 食藥署表示,這一次的修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妻善逸症候群」的人常常會說:我沒辦法、我做不到、我不行、我做什麼都做不好、我討厭自己等自我語言;在生理上「我妻善逸症候群」的人會出現心悸、冒汗、發抖、呼吸急促、窒息感覺、胸痛、噁心、腹部不適、頭暈等身體狀況;在行為上,「我妻善逸症候群」的人會想要「逃走」,輕度的會不想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