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4台灣人1高血脂 日常5招一次甩開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血脂高不能忽視!國健署調查發現,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個人就有1個人有高血脂問題,估計約有500萬人,而想甩掉俗稱的「壞膽固醇」(LDL),預防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腦中風,國健署提醒民眾,一定要知道日常5大行為準則,才能有效控制血脂。

國健署2017到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分別為26%、11%及26%;因為三高,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分別約是一般人的2.5倍、2倍以上及3倍,凸顯高血脂對心臟疾病的有害程度。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血脂主要是由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所組成,其中膽固醇,又可細分低密度膽固醇(LDL),即俗稱的「壞膽固醇」,理想值得小於130mg/dL,否則LDL產生後,容易累積在動脈的血管壁上,進而造成阻塞,最嚴重,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腦中風。

另一方面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膽固醇(HDL),理想值則須大於40mg/dL,吳建遠說,因為HDL是血管中的清道夫,負責清理掉血管中多餘的膽固醇,可以減少血管阻塞的發生,因此除了平時量血壓、測血糖之外,也需定期檢查血脂。

國健署強調,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冠心病病史者及血脂異常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除定期監測血脂外,不妨運用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年齡30至70歲民眾,只要輸入年齡、性別、高密度膽固醇等資料,就能預測10年內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並得到相關的健康指引。

國健署提供5個有效控制血脂的行為:

戒菸: 菸品內的尼古丁會提升血液中三酸甘油酯,且降低「好膽固醇」,因此,戒菸對於血脂異常具有改善的效果。

規律有氧運動: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對於血脂異常有改善的效果,可以顯著地增加「好膽固醇」和減少三酸甘油酯。

控制體重:肥胖會降低體內「好膽固醇」含量,故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將有助於提升體內「好膽固醇」。

定期檢查:根據美國2019年心臟學會建議至少每4-6年做1次血脂檢查。40歲以上民眾,利用每3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民眾,則可以利用每1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善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相關健康數據,一旦檢測出屬於罹患「冠心病」高風險者,建議每年定期檢測。而中、低風險者,建議每3年檢測1次。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半夜老起床尿尿嗎? 醫師驚曝「夜尿」竟恐增加死亡率

一周內全台啟動居家照護 大醫院「通訊診療」需求已增2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圖說:鄢源貴醫師說明,定期追蹤、避免惡化、控制病情找回幸福人生。 (圖/鄢源貴醫師提供) >(記者張耀元報導)39歲的凱莉(化名)長期飽受經痛與經血過多的困擾,不僅影響工作效率,夜晚更難以成眠,情緒變得非常負面,經朋友介紹至婦產科求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橫徑竟有9公分,已是正常子宮(4.5到5.5...

閱讀詳情 »

台北榮總病理檢驗部進行萬人血清學調查,其中有11人帶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抗體,回推全台民眾,約有1萬1800人可能帶有抗體。對於這項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上午說明,受於研究限制,無法確定抗體陽性反應者裡是否有確診者、從國外回來的,或是確診接觸者,另外,也不適宜將醫學...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日新增7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個案,下午2時將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最新疫情,以及其他防疫作為。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49例確診,分別為657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

閱讀詳情 »

▲「無壓工法」作業時不會讓施作壓力大於常態使用水壓。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定期洗水塔就夠了?民眾雖然明白水質的重要性,但似乎忘了連接水塔與家中的水管,才是將水送到杯子、餐桌、浴缸的重要關鍵。專家表示,若長久不清理水管,不僅會滋生菌藻類、微生物,老舊鐵管更可能氧化生鏽,待重金屬溶入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