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塊蘿蔔糕=1碗飯 健康吃3秘訣不怕血糖飆

作者:張世傑

蘿蔔糕是傳統平民美食之一,深受民眾喜愛。營養師指出,蘿蔔糕是用在來米做的,不是難消化的糯米,且材料中若添加蘿蔔,可補充纖維質。以每片撲克牌大小、厚1公分體積來算,4塊蘿蔔糕,就等同1碗飯的熱量,千萬別輕忽。

4塊蘿蔔糕=1碗飯 健康吃3秘訣不怕血糖飆

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多數民眾認為,蘿蔔糕白白嫩嫩的,看起來未經調味、熱量也不高。但要注意,蘿蔔糕本身的油脂量比白飯還高出許多,特別是7分滿的1碗白飯,就等於4片蘿蔔糕的熱量(近300大卡),提醒有慢性糖尿病者,一定要控制攝取量。

蘿蔔糕不耐放 電鍋煮口味佳

另外,許多民喜歡將蘿蔔糕當早餐,除了用平底鍋加入少許油香煎以外,還有許多吃法;比如可用電鍋烹煮蘿蔔糕湯,用香菇、蝦米、胡蘿蔔絲,還能加些肉絲竹筍與高湯,讓湯頭更甜美。由於蘿蔔糕不耐煮,因此下鍋後別煮太久,否則容易碎爛。

而喜歡口味重一點的,可製作辣炒XO醬蘿蔔糕,把里肌肉切成細末爆香,加上調味料、蒜苗蒜末,再與切塊的蘿蔔糕拌炒,XO醬與蘿蔔糕充分混合,入口即化,滋味超棒。但要提醒,市售蘿蔔糕不耐放需冷藏,最好買回家就盡快吃完。

蘿蔔糕加修飾澱粉 法規允許範圍

營養師蘇妍臣強調,外表煎得金黃酥脆、內層咬起來飽滿軟嫩的蘿蔔糕,又稱為菜頭粿、蘿蔔粄或菜頭粄,不只在台灣受到老饕的愛戴,就連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非常普遍的餐點,但仍常遭消費者質疑市售蘿蔔糕多是澱粉混充。

4塊蘿蔔糕=1碗飯 健康吃3秘訣不怕血糖飆

蘿蔔糕是傳統平民美食,對於有慢性糖尿病者應謹慎食用。(圖片/農委會提供)

主因傳統的製作費時又費力,因此業者推出可大量縮短炊煮時間的預拌粉,除了添加成本較低的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之外,有些還會額外添加可以讓口感更Q彈的修飾澱粉,但這類修飾澱粉因在法規允許範圍內,大多不會影響健康。

蘿蔔糕健康吃 配無糖豆漿3秘訣

除此之外,對糖尿病友而言,選擇蘿蔔糕應控制分量外,飲食上也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及掌握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建議平日可採取以下3秘訣健康吃:

秘訣1/改變進食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後才吃蘿蔔糕,能更容易控制好血糖。先吃蔬菜因為富含纖維質,容易產生飽足感,再吃豆、魚、肉、蛋類,這類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少,除了對血糖影響較小外,還能增加飽足感。

秘訣2/控制食物分量:為了維持血糖值平穩,控制食物分量很重要,因為單次進食大量食物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若搭配選擇蘿蔔糕時,建議應適量取代主食,以吃3至4片為限,同時應少沾醬料,以降低血糖快速飆升的風險。

秘訣3/蘿蔔糕配豆漿:控制血糖一定要攝取足夠的澱粉及豆類製品,以免血糖起起伏伏,甚至產生低血糖。同時要避免熱量高、吸收率快的單醣類食品,如:果汁、水果、奶茶等,以避免造成血糖急速上升,建議可用蘿蔔糕搭配無糖豆漿作為早餐,但應避免搭配米漿,因為米漿屬於澱粉類,攝取過多易讓血糖飆高。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53歲的王爸爸在年輕當兵時出現下背痛困擾,起初以為是當兵太操勞不以為意,結果下背痛竟持續超過二十年。曾經服用過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背部彎曲駝背,只能低頭走路,只好求診骨科並進行脊椎矯正手術,但仍無法改善症狀,最後靠殘障手冊過活。沒想到前幾年兒子當兵也出現下背痛,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日前網路上流傳了一張「國際孤獨等級表」,並將孤獨劃分為十級,上榜的不只有一個人去咖啡廳、一個人看電影,居於首位的一個人動手術,更讓網友直呼:孤獨最高等級!雖然表格以趣味性居多,但也讓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發文分享,不久前就有一位子宮肌瘤患者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由亞洲權威人力資源專業刊物《HR Asia》頒發的HR Asia Award 「2021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台灣拜耳於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台灣少數獲獎的生命科學跨國公司。 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表示:「我們注重員工的福祉,創造個人獨一無二、豐富多彩且意義非凡的職業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50歲的乳癌患者陳媽媽(化名),近日發現走路容易喘、很容易沒力,檢查發現原先的早期乳癌已轉移至肺部,意志力堅強的她「我想活久一點」是腦中唯一的想法,卻一度接近被化療引起的疲憊不適所擊敗,抽血數值常低於標準而遭治療「退貨」,被迫拖長間距,經妥善處理癌疲憊後,相關數值明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