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奮力抗癌卻屢遭治療「退貨」 癌因性疲憊導致化療受阻

奮力抗癌卻屢遭治療「退貨」 癌因性疲憊導致化療受阻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50歲的乳癌患者陳媽媽(化名),近日發現走路容易喘、很容易沒力,檢查發現原先的早期乳癌已轉移至肺部,意志力堅強的她「我想活久一點」是腦中唯一的想法,卻一度接近被化療引起的疲憊不適所擊敗,抽血數值常低於標準而遭治療「退貨」,被迫拖長間距,經妥善處理癌疲憊後,相關數值明顯改善,順利完成治療並恢復正常生活。


全球最常見的癌症 乳癌已成全球公敵


根據最新統計,全球乳癌確診數持續攀升,甚至已經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而對於轉移性乳癌的治療目標,是希望透過緩和治療,幫助患者活得更久、更有生活品質,進而對生命保有希望。


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醫師表示,乳癌治療通常為綜合性,依乳癌分型、臨床分期及患者全身性評估結果,研訂全方位客製化治療計畫;全身性的化學治療,是乳癌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利用化學藥物,毒殺全身分裂快速之細胞或抑制其發育,當中包含了癌細胞及正常細胞。


化療副作用衝擊患者身心 積極處理是正解


然而,化療伴隨的副作用,常是患者最恐懼的部分,部分患者也會因未知的恐懼,選擇逃避治療或尋求偏方,讓醫療人員感到十分可惜。林金瑤強調,其實有很多方法能加以預防或改善,其中「癌因性疲憊」(cancer-related fatique, CRF)是臨床上患者最常見也最困擾的症狀之一,對於患者的心理、身體及生活品質,都潛藏著極大的衝擊,成為治療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


癌因性疲憊的成因,主要包括治療、生理、情緒或認知等多方面,感受到與活動不成比例的疲憊或體力耗竭,且超過9成的癌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憊,不過這並非無解。林金瑤指出,衛福部於今年3月核准癌因性疲憊症納入健保給付適應症,嘉惠乳癌患者,希望藉由治療藥物,減輕療程中的疲憊不適感,進而增加治療順從性以及提升完治率。


累≠疲憊 癌症希望基金會製作懶人包盼推廣


不少人認為,癌友「疲憊」是正常的,多睡覺自然就會好了。為此,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近期特別製作一份「癌疲憊懶人包」,讓更多人能了解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


「癌疲憊懶人包」內容指出,「累」是發生在過度活動後,可透過充分休息或睡眠來改善;反觀「疲憊」則是感覺異常的累,無法靠休息或睡眠緩解。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也正式給予癌疲憊定義:1.與癌症或其治療相關;2. 疲憊感與活動量不成比例;3.讓病人持續感到不舒適;4.已影響正常生活。


癌疲憊未妥善處理 藥物療效易受影響


收治陳媽媽的林金瑤醫師強調,許多意志力不像陳媽媽堅強的病患,當出現嚴重疲憊時,可能會開始對治療卻步,希望能夠延後治療,但未按時接受治療,勢必會影響療效,「甚至有人因為疲憊而放棄治療,再也沒出現在診間」;如果沒有適時處理疲憊問題,再好的藥物,當身體不堪負荷,或是被迫降低劑量,很容易讓癌細胞的抗藥性提早產生。


「調整日常生活」+「藥物治療」 共抗中重度疲憊 


研究顯示,我國有4分之1癌友已處於中重度疲憊程度。「癌疲憊懶人包」內容提醒,在尚處於輕度疲憊階段,可透過調整日常生活來預防,包括運動、營養處置、睡眠衛生、心理社會措施以及輔助療法。


然而,一旦惡化到中重度疲憊程度,此時建議同時加入藥物治療,包括精神刺激藥物、中藥、類固醇,以及具癌疲憊治療適應症的黃耆多醣注射劑。


林金瑤醫師表示,轉移性的癌症,其緩和治療屬於長期抗戰,治療愈久,身體累積的副作用也愈嚴重,生心理都會受到挑戰;他建議,當患者出現「睡覺無法緩解」的疲憊時,便應主動諮詢醫護人員,針對疲憊狀況進行因應及改善,此外,在治療期間,要學習「當貴婦」,放下工作與家務,除了維持體力而做的運動,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並適時加入其他資源,如癌因性疲憊症之治療藥物,讓治療不再被「退貨」,順利且按時的的接受治療,讓療效最大化。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酷夏來杯氣泡水消暑超COOL 喝氣泡水對健康有益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單株抗體是治療癌症等多種疾病的重要選擇之一,但製作單株抗體時,得篩選單顆細胞且進行大量培養,加上傳統方式較為複雜,因此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許佳賢副研究員實驗室,研發微流體雙微井單細胞培養晶片技術,能加速擷取單顆個別細胞,並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中國信託(簡稱中信)慈善基金會發起的「點燃生命之火」全民愛心募款活動邁入第34年,日前在中國信託金融園區舉辦點燈暨滑冰場開幕,為期3個月的募款活動正式開跑。關懷偏鄉資源匱乏 助孩童築夢送暖「點燃生命之火」長期關注台灣社會貧窮問題,過去33年...

閱讀詳情 »

別小看食道癌奪命危機!資深藝人安迪因食道癌辭世的訊息尚未平息,沒想到近日又再度傳出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也因食道癌復發而過世的噩訊,引起民眾一片譁然。為什麼食道癌致命機率這麼高?有哪些臨床徵兆?民眾又該如何預防呢?就讓我們聽聽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怎麼說。 根據臨床統計,食道癌多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統計,國人每五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高精準度的癌症基因檢測需求越來越大。國內基因檢測業者行動基因推出「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利用尖端基因檢測技術及專業生醫與生物資訊分析,為晚期癌症病患找尋用藥選擇。該項檢測獲得2018年國家新創獎殊榮,目前正申請美國FDA IVD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