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4年內流產3次… 竟全因忽略長期掉髮、睡眠障礙等警訊害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習慣性流產,小心背後有元凶!一名34歲女性,結婚4年內接連流產3次,一次胎兒沒有心跳,2次因為子宮異常出血而流產,前往婦產科診所檢查,子宮、卵巢都沒有發現實質性的結構問題,進一步基因檢測,兩夫妻也沒有太多異狀,不放棄求子希望的她,決定先接受中醫調理,才被細心的醫師發現其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同時服用抗甲狀腺素與持續接受中藥與針灸調理,一年半後成功生下健康小寶寶。

原來醫師問診時發現,女子長期有掉髮困擾,而且常常伴隨心慌與睡眠障礙,女子以為是受孕造成壓力大所致,醫師則懷疑跟甲狀腺與免疫調節有關係,轉診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詳細檢查,果然發現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自然流產是懷孕初期的隱憂,大約1成的孕婦曾有這種不愉快經驗。尤其,一而再、再而三的流產,稱為「習慣性流產」,常帶給夫妻擔心、焦慮、挫折和無助感,精神壓力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對於那些已經是高齡者而且不容易受孕者,或是胎兒一度從超音波檢查中找到心跳,但之後卻又無故停止的婦女而言,醫師建議,應積極地找出病因,若排除了子宮結構與基因問題,通常內分泌與免疫調節是關鍵。

周宗翰指出,不管是甲狀腺亢進或是低下,都會增加早產、死產、胎兒生長偏小、子癲前症等風險。如果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婦女,原本就因為排卵異常而不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容易出現自發性流產,所以穩定甲狀腺功能與自身免疫調節,中醫可以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

周宗翰解釋,肝膽經絡主疏泄,是陰陽之樞紐,而肝經影響女性孕產尤其為大,肝經環繞陰器,身體氣血通暢與否影響肝膽的疏泄,而陰陽之樞紐就在身體兩側,如果脖子兩側有問題,多是肝膽經絡出現異常,所以甲狀腺調節失常與婦產科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中醫觀點,調整甲狀腺的重點就是調整免疫系統錯亂,這通常也和內分泌失調、過敏體質有關,如果有正在服用西藥或是正在接受荷爾蒙人工受孕療程,中醫也可以藉由頭皮針,耳針己及丹田灸療來調節患者的內分泌系統。

周宗翰說,建議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以及過去或現在有服用甲狀腺素、抗甲狀腺製劑的妊娠婦女,在產前檢查務必檢測甲狀腺功能。甲狀腺功能異常與妊娠預後包括早產、死產、胎兒發展等息息相關,在某些高危險族群婦女應保持警覺,配合醫師建議,才能好「孕」。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你嗎?「重複預約」害2.6萬人沒搶到莫德納第二劑! 補救方式看這

打疫苗不良反應單日突增171件! 12死中最多人打的是AZ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東縣連續26天無本土確診病例,台東縣政府宣布,逐步開放戶外運動空間,台東森林公園、活水湖先解封。有民眾一早搶先起床享受久違的戶外運動時光,不過還是有不少民眾擔心,「微解封」恐造成遊客大量湧入,直說「東部不是後花園」,國人還是先做好做滿防疫工作,再出來遊玩。台東縣連續26天無本土確診病例,加上疫苗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 程子奕/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還在百例以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日公布國內新增4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9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雖然今天的確診個案比昨天近期...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在疫情記者會上,分析國內最新死亡病例及單株抗體用藥狀況時,因為「20%死亡個案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但其中有部分其實救得回來」的一句話,引發打擊家屬跟醫護的質疑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自購的第二批AZ疫苗來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7)日下午證實表示,第二批AstraZeneca疫苗約62.6萬劑,預定今日下午3點4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這一批疫苗效期到10月30日,將盡速進行檢驗封緘後開放民眾施打。 陳時中說,這一批疫苗是國內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